第二天下午。

橋本騎兵中隊駐地。

這裡原本是華盛電器廠。

民國25年,華盛研製成功國內第一臺500千伏安、2300伏、每分鐘500轉的交流三相發電機,也是迄今為止,功率最大的國產交流發電機。

現如今,正值民族工業蓬勃發展的巔峰期,每年10%以上的工業經濟高增長率引起了世界矚目。

要知道,英國也只有3%左右。

然而,戰爭摧毀了一切。

在槍口刺刀下,人人都如同待宰的羔羊。

淞滬會戰爆發後,包括技術人員在內,華盛電器廠整體搬遷去了重慶。

上海淪陷後,這裡成了橋本騎兵中隊的駐地。

據此大約五十米,是始建於元代的著名“大廟”——真如寺。

那條無名小河就在寺廟附近。

此時,120名戰俘正在打掃馬圈。

因為還下著雨,憲兵並沒有就近監視,全都遠遠的站在屋簷下避雨。

在他們看來,這些上了腳鐐的戰俘,根本沒機會逃走。

中尉劉全福一邊幹活,一邊對一名中士低聲說道:“傳下去,腳鐐開啟後,全都往甜水裡跑,那邊有人接應我們……”

一個傳一個,命令很快傳了下去。

在此之前,只有同一間牢房的戰俘知道這件事。

騎兵中隊的本田伍長走了過來,看了看這些默不作聲的戰俘,操著生硬的國語說道:“噯,你們兩個、過來!”

被點名的是准尉和那個腿部受傷的二等兵。

二等兵小侯今年只有十七歲,以前是一名勤務兵。

兩人跟著本田伍長,來到一棟二層小樓樓前。

這裡是華盛電器廠辦公樓,現在成了橋本騎兵中隊隊部。

樓下也有一間馬圈,裡面是一匹接近深褐色的戰馬。

這是中隊長橋本的坐騎,屬於極為罕見的純種大宛良駒。

橋本十分愛惜此馬,專門搭建馬圈單獨飼養。

馬圈地勢較低,經過一場大雨的浸泡,附近泥濘不堪。

在本田伍長的喝令下,准尉和小侯用手推車運來沙子墊平低窪地帶。

過了一會,本田伍長手捂著腹部,皺起了眉頭。

跟他一起來的還有兩名日本兵。

其中一人問道:“本田君,怎麼了?”

“肚子不舒服。”

本田伍長解下子彈帶,連同步槍一併交給同伴,快步朝隊部走去。

隊部一樓有帶抽水馬桶的衛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