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連搞幾個大新聞(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了胡茜的提問,顧轍就已經判斷出,這記者應該是代表了那一派見不得他好的人。
問題裡面的誘導、串聯非常明顯。
好在顧轍也是老油條,當然不會中對方的招,他一板一眼地逐條分析道:
“首先,我不覺得你提到我的考試、競賽成績有波動,有什麼問題,這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難道你想說,這裡面有什麼貓膩不成?”
顧轍主動一句反問,立刻把胡茜堵得啞口無言,她也沒證據,如果由她直接說出哪怕半句這種猜測,都是有可能被纏上誹謗的。
顧轍懟住對方之後,這才侃侃而談:
“不過,作為一個去年奧賽省決的親歷者,我願意主動說一句:去年我一開始覺得自己競賽保送無望,所以專心準備高考,化學省決之前荒廢了難題的複習,最後只得省三等獎也不奇怪。
後來我才聽說那年選送國家隊的機制有所調整,我們這種外市考生也有機會拿到一個保底名額。所以競賽結束後,我非常悔恨,最後反而在高考結束後加強了化學複習,一個月後就拿了補錄加試第一。
這一切,我要感謝省裡的政策,給了我們這些外地考生繼續努力下去的信心。雖然我本人沒有從中直接受益,但我卻學到了一條人生信條: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不到最後關頭不能放棄。”
顧轍這番話說得非常漂亮,聽得代表市裡來的胡茜臉色很難看,
而代表省《教育資訊報》的陳丹,則是面露欣慰之色,心中暗忖:
“這都是省廳基教處的陳處長,去年那個新政的好處!激勵了一批有才的年輕人,重新鼓起了努力的勇氣!這一條一定要在報道里大書特書!如果顧轍後續表現確實可以的話。”
而看到這倆人的表情反差,顧轍雖然無法知道她們具體在想什麼,但他也已然心下雪亮,知道為什麼今天會被如此重視了——
哪怕他原本沒往那個方向想過,但暑假裡胡老師找他籤邱成桐獎學金協議時,多多少少透露過,他可能成了省市基教系統博弈的樣板了。
去年省廳基教處那個“禁止單一學校和地區壟斷選送國家隊名額”的改革,受害的顯然是省城方舟市。
因為如果沒有這個政策保護,方舟二中是可以在競賽領域屠盡全省其他地區的。
這裡面的差距,絕不僅僅是數理化生每科各一個保送生名額那麼簡單,更關鍵是給外地人看到了希望,會讓外地人也繼續陪著你在競賽領域投入資源、玩下去。
這樣一來,或許省二、三等獎也會被更多外地考生瓜分。原本一家獨大的方舟二中,可能會每科少掉十幾個高考加分的人。
對於全省最頂尖的幾十個尖子生來說,差了這一塊之後,說不定對於“哪個城市的中學才是全省高考第一”的政績角逐,都會有明顯傾斜。
事實上,此後十幾年,鎮洋中學就是漸漸成長起來了,後來也得到了“面向全省提前批掐尖招生”的待遇,再往後方舟二中就在奧賽和高考領域,都對鎮洋中學沒有優勢了。
顧轍的稍微一點小舉動,都有可能被雙方背後的媒體盯上。市教育頻道的人肯定要抓他把柄,省教育報的人則要儘量給他鼓吹。
這是一柄雙刃劍,如果顧轍做得不好,他的壞處會被放大。但如果他做得好,優點也會被放大。
……
知道如何分別應對省市媒體後,顧轍的後續問答就變得愈發遊刃有餘了。
他繼續說道:“胡記者,你的第二個問題,關於獎學金的條件,我不知道您為什麼會覺得這裡面存在不公。評選條例說得很清楚,看的是綜合表現分,而不是單一的考試得分。
你來之前,有了解過這個綜合表現分的演算法、有哪些結分項嗎?瞭解過我個人有哪些成績嗎?我最近考試成績差,只是我對於基礎課不求甚解、觀其大略,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胡茜聽到這兒,還在醞釀和組織語句,她也不想給顧轍太多裝逼的機會。
但是沒辦法,還有一個跟她立場相反的陳丹呢,她是省教育報的,怎可可能放過這個捧哏的機會,連忙配合地追問:
“那麼,顧同學,能說說你最近有什麼其他方面的成績麼?”
顧轍對陳丹投去一個轉瞬即逝的感激目光,隨後用謙虛的語氣說道:“你們不知道也不奇怪,我最近提出了一個材料化學領域的課題,也是跟我的大學生創業專案有關的。
但是我很快發現,在最初的行業技術短板綜述調研方面,我無法一個人駕馭,所以後來又請教了本校的鄭健鄭教授。得到了他非常多的幫助,才幫我完成了起步階段。
目前,我已經有一篇第二作者的論文,被《東海大學學報英文A輯》的11月刊刊載了,可能你們圈外人,暫時還沒法拿到剛要發售的刊物,所以不瞭解。
另外,我還有兩篇後續論文,也在12月刊被預審透過了,目前還在走後續流程。憑這些學術成果加分,目前看來,我的綜合考評在全年級排進前5%綽綽有餘。”
那些記者顯然來之前是不知道這個訊息的,誰讓顧轍這個成績也是剛出呢——甚至院裡幫他擋了兩三天、特地拖到今天才讓他接受採訪,就是因為今天才有證據。
果不其然,顧轍剛說完“你們還拿不到期刊”,旁邊院學工處的劉處長立刻主動拿出一本新鮮出爐剛剛到手的期刊,幫顧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