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我不是來跟大家討價還價的,我只是通知你們(第3/3頁)
章節報錯
我也一向是這麼賣的,覺得不可靠的,可以多觀望一下,我無所謂。不過,這個觀望最多可能會持續三到四年。
不信的可以問問萊法耶特先生,我一年多之前開始賣的離心法美瞳新材料和相關工藝的專利授權,目前都還沒拿到呢。不光沒拿到,連申請公開、進入實質稽核階段都還沒。”
顧轍賣技術,從來都是專利申請保密期裡就開始賣的,愛買不買,不信也沒辦法。
見他說得那麼坦誠,那兩個出言質疑的丹陽小老闆們,也只好先自我介紹一下,然後試圖為同行們爭取一點好處:
“顧總,我是丹陽明月光學的武長清,劉哥是耀光鏡片的。我們雖然生意不大,也就每年幾百萬片,但相信我們也能代表目前丹陽鏡片圈子裡的主流情況和擔憂了。
您這兩年在別的圈子崛起的名聲,我們也多有耳聞,既然依視路這樣的國際巨頭都信賴您,我們沒道理不信。只是風險畢竟大了,不知顧總要怎麼跟大家合作呢?”
顧轍扶了一下自己的眼鏡,他之前倒是沒有對客戶做過多的功課,因為太多了,懶得去一家家瞭解。要了解也是林靜靜徐嵩他們的活兒,不然顧轍養著這些市場開拓人員幹什麼。
所以,他也就是此刻酒桌上、臨時聽那武長清和姓劉的自吹,估計這倆人也算丹陽系前三前五的存在了吧,勉強能挑頭。
丹陽鏡片一年八千萬副銷量,賣幾百萬副每年的,也不算小廠了。畢竟八千萬的量是好幾十家中型同行、和上百家小廠,一起瓜分的。
顧轍也不跟他們客氣,直接公事公辦報價:“我目前設想的合作方式,最靈活的,就是歡迎大家到天元光學直接進貨,我可以給大家自行貼牌,不加干涉。我每副鏡片只預留20塊的毛利作為授權費。
嫌貴的,想自己生產降低成本的,也行,我要梯度收取授權費——年鏡片銷售額1億以下的小廠,我要15%的銷售收入作為專利授權費。
年銷售額1億到10億之間的企業,1億到10億之間的這部分,我收取10%作為授權費。超出10億的部分,上不封頂,我只收5%授權費。
我也不來查你們的發票開票細節,反正只要是鏡片廠,不管你們賣什麼,我抽這點比例,應該不過分吧?”
一般如果是從銷售毛利裡面抽授權費,那麼抽兩成甚至三成都是有的,基本上技術提供方什麼都不幹就白賺三成,開廠子的一方拿七成,都不算過分。
但那樣的操作,需要去核查對方的賬目、具體毛利多少、賣出去的東西有多少是用到你專利的產品。
企業有時候還會故意虛開票,比如賣的是樹脂鏡片,卻開票開成玻璃鏡片,規避涉授權費的專案,總之操作起來很複雜。
顧轍根基還淺,商業班底也少,折騰不起復雜的查賬,所以他寧可簡單一點,直接看銷售額,說個比例抽成。這樣他只要看稅務局那兒的資料就行,查賬等於是稅務局幫顧轍代勞了。
5%的銷售額,肯定是比20%毛利要低的,但操作簡便易行,適合早期粗放式管理。
果不其然,顧轍開出那麼“仁慈”的價位,也還依然有大部分人不捨得立刻接受呢。
武長清和拿姓劉的,就想著怎麼掰扯掰扯討價還價。
顧轍一抬手:“喝酒,我今天就是來通知大家一聲,告訴大家海倫眼鏡被踢出這個局了。就算郭總今天趕來這個飯局,當著大夥兒的面給我土下座求饒,他麼今年也是拿不到新技術授權了。
我不是來跟你們談交易、討價還價的。授權費的事兒,我也就提一嘴,願意的就籤,我確保6月10日之前除錯完成、規模投產,授權期從7月1日開始算,最前面的20天,你們拿了授權的人能生產多少賣多少,就算我白送給你們一點緩衝期。
不願意籤的,我的大門也繼續敞開,只是我最近比較忙,要去米國讀書了,所以這次不籤,今年肯定是拿不到授權了。明年應該問題不大,錯過的就等明年7月1日之前吧,我們一年一租或者半年一租,等我有空再說。”
顧轍話音剛落,那些小廠果然多半還要猶豫。
但是依視路的萊法耶特先生倒是挺爽快,直接表示可以接受。
超出10億人民幣的部分、抽5%銷售額並不過分。
一眾丹陽廠的小老闆頓時懵逼了。
這些洋大人居然還價都不還?敗家子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