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魏一平透露這個虛假計劃,是兩週之前的事兒,讓他們先看論文了解行業現狀做準備,按說這一階段最多也就一個月的時間。再往後,也不能讓他們一直光說不練看論文……”

“所以,我還剩兩週的時間,完善後續的演技,繼續把這個局做下去,想好如何既不穿幫又不虧錢,時間還是挺緊張的……”

顧轍心中有了成算後,很快就列出了一個時間表。

以他的智商,也難免第一次產生了危機感和緊迫感。

要打贏容易,要打得漂亮難吶。

為了這事兒,才剛剛年滿十八週歲不久的他,居然都戒色了兩週,還稍稍撓掉了幾根頭髮,原本沒有咖啡因依賴的他,也在兩週內喝掉了一個大罐的藍山咖啡,甚至還消耗掉了兩盒雪茄。

當然,雪茄這種東西,他這種不吸菸的人士,在事後立刻就戒斷了。

從3月初,到3月15日,兩週的獨自佈局揣摩之後,還真就給他想到了一個演下去的辦法。

3月15日,他正式吩咐葉小敏幫他聯絡德國rpg公司的在華代理公司,採購一批高能微波輻射裝置,還有一些其他的相關科研實驗裝置。

裝置到位之後,當然會第一時間交給魏一平等人,假裝設計幾個錯誤的實驗,讓他們繼續進行研究,進一步誤導。

但是實際上,只有顧轍自己腦內知道,這批高能微波輻射裝置,將來實際上會用於什麼專案——

顧轍在這兩週裡,把他重生之初紀錄下來的那個厚厚的、寫滿了只有他自己看得懂內容的筆記本又翻了出來,結合他自己電腦上後來陸陸續續存的秘密科技資料,仔細梳理了一遍。

最後找到了一項將來石墨烯科研上可能用到的技術。

“高能微波輻射解離低純度石墨烯、提純發生粘合的多層石墨”。

這項技術乍一聽名字,外行人或許不理解,稍微解釋一下,就是後世很多石墨烯生產方法生產出來的石墨烯純度不夠,裡面會混雜“多層結構的傳統石墨”雜質。

當然,這種傳統石墨雜質,也已經不是宏觀狀態下的一般石墨了,因為傳統的一般石墨可能有幾萬到幾億層的碳原子厚度。

而石墨烯製備過程中的那些雜質石墨,雖然沒達到石墨烯的“單層原子”厚度,但也已經比較薄了,或許就幾百幾千層原子厚度。

說白了就是“撕膠帶”沒撕徹底的半成品、粘在膠帶上的石墨層已經很薄了,可惜還不夠薄,沒薄到單層原子的程度。

後世石墨烯是2004年被發現的,到了2011~2014年間,不少石墨烯早期製備技術,都想到了“高能微波輻射解離”的辦法,用類似特定的大號微波爐加真空環境、加上一些其他特定的電離場環境……總之就是加上一套複雜的騷操作,讓幾百層厚的石墨繼續按層振碎解離到只有幾層後。

後世大約2011年左右,這種高能微波解離法可以解離出來的石墨層數厚度,能壓低到20層原子左右。到2014年,相關技術發展到了能振碎到只有3~5層原子厚。

當然,這種辦法一直到2022年,也不能完全、直接製造出石墨烯。

充其量只是一個對石墨烯原材料石墨的預加工,減少一點後續分層的難度,先把原子層數儘量振碎變薄,而最後一擊還是要用別的科學技術來完成的,包括用到化學沉積法。

但不管怎麼說,顧轍算是為自己要買的相關“高能微波敷設裝置”找到了一個真正的用途,讓他可以不會虧錢——

他可以明面上表示“相關裝置是為二相法聚酯鏡片新材料研究準備的”,但實際上卻是為明遠國際那邊的“化學沉積法”相關後續科研準備的。

想到這一招後,其實也讓顧轍的思路豁然開朗,意識到了一條原先完全沒有設想的道路:

他可以繼續充分利用自己手頭目前的雙線操作機會,把天元科技這邊目前在主攻的一些實驗所需的裝置,掩飾為明遠國際那邊的專案所需的;

再把明遠國際那邊後續一些實驗科研所需的裝置,掩飾為天元國際這邊的專案所需的。

雖然這種掩飾最後肯定會真相大白,會“穿幫”,但絕對比“只讓手下研究人員看相關行業綜述、論文,卻不下場實幹”,要能更多隱瞞一兩個月。

而這點時間,也絕對夠顧轍完成收網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