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謹明畢竟是當了十幾年老闆的人,執行力還是很果斷的。

既然決定了聽顧轍的勸、年前就趕工量產熔噴布,明遠國際上上下下第一時間就動員了起來,分四個方面一起動手、全面做好準備工作。

首先,工程師們繼續加緊除錯熔噴機,在大家的努力下,週五下午連晚上的奮戰、加上週末兩天連續加班,最後終於在週一上班之前試流磨合妥當,可以隨時生產。

其次,陸謹明選擇在週五下午,緊急親自登門了一趟鎮洋煉化,跟陳精誠喝了個茶打了聲招呼,又讓自己公司採購部的人、跟對方下面的具體業務人員對接,

把長期採購聚丙烯和pva的框架協議正式簽好了,拿到了一個穩定的承購價——這事兒倒也不是週五才想到要辦的,而是從週一開始就已經有走流程接觸。

之前1月17號陸幽幽生日聚會那天,雙方就已經表過態了,前期洽談也鋪墊過了。

無非是沒看到顧轍拿來的通知之前、陸謹明沒那麼急。現在則加緊推進、不計代價多塞幾個紅包,讓對方的經辦人拿出點效率,別再國企病慢吞吞。

合同全部搞定後,陸謹明也當機立斷,以先期採購一批樣品的藉口,直接打款、當天就從鎮洋煉化倉庫裡提走了20噸聚丙烯現貨。

長期合同價寫的是四千塊一噸,所以明遠國際打了八萬塊過去。

生產口罩還需要其他一些輔料,比如做鼻託骨架的彈性鋼絲、還有作為口罩帶的彈性繩、縫紉口罩帶所需的針線粘合劑等等。

不過這些東西用量比聚丙烯少得多了,而且東海省民營經濟發達,小商品供應鏈完善。

隨便去義烏找個小廠連片的工業區轉一圈,這些原材料都能在幾天之內拿到現貨——

這不是吹,不用說別的,就算讓顧轍的母親褚秀,回婺州老家轉一圈,從自家那些義烏親戚朋友開的廠子裡,都能把這些零碎東西湊齊。

搞定了熔噴機和原材料之後,陸謹明最後部署的兩項工作,就是聯絡生產口罩的醫療器械企業,以及自行訂貨口罩機。

聯絡醫療企業企業容易,他只是讓銷售部的人打了一大圈電話,把目前的情況跟對方說明、畫大餅讓他們相信這一行當有前途,想要生產聚丙烯熔噴布口罩的話,電話詳詢明遠國際如何如何……

一圈電話銷售打下來,至少八成以上的醫療器械企業第一時間都是不回應的,把明遠國際當成了騙子公司。

或者就算聽過公司名字的,也多半覺得是有騙子冒了明遠國際的名。

這也沒辦法,誰讓顧轍反應太快呢,他是星期四晚上粵省衛生廳剛下發的政府通知、他第二天就跟陸謹明商量了。連主流媒體都還沒傳出訊息呢。

大部分企業主,誰會天天盯著每個省的衛生主管部門的通知檔案呢,總要等鬧大了他們才會信。

但事在人為,陸謹明讓人天天打電話,等下週一上班,估計就有不少人信了,到時候只要有需求,遲早會找上門來的。

而陸謹明最後那一項部署、也就是口罩機的採購,洽談倒是比較順利,只是供貨不會太快。

最快的也要一週之內到貨,還是兩臺老舊的二手機器,所以才有現貨。如果要拿新貨,至少要元宵節才能運到明州了。

口罩機生產企業也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還想過年放假、慢慢再生產。陸謹明無奈,只能是暫時做好賠本的打算,加錢提貨,按對方的供貨時間給不同的價格——

比如對方原本報的20萬一臺的價錢,那是元宵節到貨的。陸謹明就提到22萬,要求初七一上班就到貨。或者24萬、除夕之前到貨。

東海省商人對於錢的嗅覺和反應速度還是很快的。口罩機本來利潤也不厚,聽說早發貨半個月能多賺4萬塊錢,重賞之下立刻有企業願意過年加班。

……

三天的緊張忙碌準備後,隨著時間來到新的一週。

1月27日一早,明遠國際的員工剛剛來上班,部分車間的管理人員,以及主要技術人員、技術部門負責人,都被喊到陸謹明的辦公室。

陸謹明正式對下屬進行了全面生產動員,許諾了即日起至少三倍工資、過年期間還有大紅包。

哪怕27到30日這四天還不算國家法定假日,不該給三倍,他也可以照給。

法理不外乎人情嘛,現實中很多工人都會提前回家過年。農曆臘月二十五還留在廠裡上班的本來就不多了,不可能真等到國家法定的臘月二十九才回去的。

陸謹明唯有如此,才能把還沒走的那一小部分留住。

他的決定果然引來了很多員工的不理解。

好在隨著時間又過去了三天,外界的訊息也稍稍明朗起來,不像顧轍24號剛找上門時那麼撲朔迷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