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大公司之患不在顓臾(第1/3頁)
章節報錯
不瞭解前因後果的人,看到顧轍和石韜晦剛才的言語交鋒,或許會有些懵逼。
這裡必須稍微提一句前情:兩個月前,也就是暑假裡顧轍剛買電腦那陣子,顧轍曾經對自己最初申請的那倆專利進行過一次升級。
升級之前,他還專門長了個心眼特地全面檢索了相關的現有、在申技術。
當時他就發現:
“雞湯漏油勺”的專利,被人試圖加塞了。所以顧轍就及時調整策略,在改良雞湯漏油勺的二次申請時,要求了優先權,確保對方的加塞將來會被駁回、無效化,代價則是顧轍自己的最初申請也會被覆蓋。
而“雞尾酒滴管”的專利沒有人來試圖加塞,或許是別人也想不到這麼改良、沒這個本事。所以顧轍對這項專利的改良,就直接按原始計劃、當成新的實用新型來申請,好悶聲發大財多撈一個專利數。
總的來說,就是顧轍儘量吃幹抹淨、利益最大化。
而石韜晦剛才的搪塞,終於讓顧轍確定了那個想加塞的人、就是對方研發部內部的。
顧轍當然要提出嚴正交涉,讓對方別動歪腦筋。
石韜晦開始其實也沒當回事,雖然他剛才開會的時候,聽那同事說了情況之後,他也已經猜到對方的齷齪操作了。
但他覺得“顧轍只是一個理科生,剛剛高中畢業讀大學,估計是個技術宅,法律肯定不太精通”。
所以明知己方不佔理,他還是想稍微嘗試矇混一下,萬一顧轍好騙呢?
做技術轉讓,本來就要臉皮厚,哪怕只是一線機會,試試又沒成本。
混不過去最多丟個臉,臉才幾毛錢一斤。
不過,當顧轍侃侃而談跟他掰扯相關條款時,石韜晦立刻就意識到這次絕對混不過去了。
顧轍從《專利法》說到《實施細則》再說到《審查指南》,引經據典短短十幾句話,簡直就跟別人深思熟慮後發出來的律師函差不多了。
而且顧轍還當面給他看了他二次申請時的申請書影印件,證明所言不虛。
這是踢到硬茬兒了啊!
石韜晦立刻換了一個表情:“顧先生你別急,這事兒真跟我沒關係,我也是剛剛才聽了他們自研那邊的評估,肯定是有誤會。
要不這樣,你再給我點時間,我去深入瞭解一下,也把你的想法轉達給自研的同事,看看能不能讓部長統一意見。大公司病嘛,體諒體諒。”
顧轍:“我剛才已經給你們半小時了,還要給多久?我能旁聽麼?這個事情,真要是跟我扯皮,我絕對可以把他的申請無效化。
至於告公司,目前確實證據不足,我也承認贏不了,但要鬧大也是容易的,我不希望走到那一步。”
顧轍說話還是很有分寸的,至今為止這點小破事兒,還是咬不到對方公司的。但對方家大業大,也犯不著跟他拉拉扯扯,不好看。
石韜晦有點犯難:“給個面子,我保證是最後一次,我跟他們好好了解一下。”
……
幾分鐘後,石韜晦回到他們事業部的研發部會議室,跟他的經理陳清風、以及另一位負責自研的副經理童雙慶,展開了交涉。
陳清風是抓總拍板的,童雙慶自然就是暑假裡看顧轍那玩意兒太簡陋、一時手癢直接改了又申了的傢伙。
當然他後來也沒查過具體結果和進度,畢竟他每天也很忙的,那只是一步閒棋,要不是今天石韜晦舊事重提,他都快忘了。
石韜晦也不管童雙慶,直接跟陳清風說:“經理,那準供應商不是個善茬,他絕對懂行的。老童這點小把戲,最後估計會被駁回申請的。
老童,你後續都沒查新跟進吧,連他本人後來的操作都不知道吧。這種低階錯誤……要不我看這次我們還是買了吧,沒必要折騰,確實也值那點價,他賣得也不貴。”
可惜,他這番話並沒有讓童雙慶領情。
童雙慶一貫看不慣負責外部技術轉讓的同事最近的辦事風格,總覺得石韜晦就是個“損害公司利益來粉飾自己小團體KPI”的“買辦”。
他稍微忍了幾秒,就越想越氣,選擇了懟回去:“公司也像國家,能自研的為什麼要買別人的!這種事情行業內又不是沒做過!
外面的專利技術拿回來,逆向拆一下,看看能不能改良,或者看看別人有沒有申請專利申得太籠統、權利請求保護不夠全面的。
就把對方遺漏的、還能申的申一下,或者稍微改改再申一下。大家都這麼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