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人在江湖飄,難免被樹典型(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到這兒,袁鴻銘終於頓了一下,壓低了音量:“老秦,咱自己人,實話實說,莫非這顧轍上面有人?”
秦科長一甩手:“有什麼人,我們就是惜才,公事公辦——這麼說吧,小袁,你不是不知道,我們基教處,從陳副處長往下那條線。哪個沒為去年的‘不允許單一學校考生壟斷省隊選送國家隊名額’這項改革承擔壓力?
陳處問心無愧,他也是為國掄才、希望野無遺賢,喚醒更多教育落後地區考生參加競賽的積極性,別被殺怕了。但是,任何改革最後關鍵是看療效。
去年被這個改革扶上來的幾個直接受益者,都不爭氣吶。四大競賽,三科都用到了這條改革、選送國家集訓隊的三個人,沒一個過冬令營的,也沒別的任何成果拿得出手。
陳處也難吶,他需要樹典型,找幾個‘看到改革的激勵之後,燃起了拼搏競賽的希望、快速進步出顯著成果’的典型。鎮洋中學的張銘指望不上,這個顧轍也可以嘛,多勵志啊。”
袁鴻銘聽完之後,才意識到對方確實不是為了私人關係,純粹是改革前後的新舊優劣之爭。
這事兒按說跟他沒關係,但裡面人情錯綜複雜,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結個善緣也不是壞事。只可惜,他也沒許可權直接操作。
好在,秦科長似是看出了他的難處,來的路上早就想好了一點,提醒道:“小袁,你也彆著急,這事兒不會讓你一個人推的,你能過,小柳就能過。
再說了,我是特地打聽過的,這個邱成桐獎學金,要拿也有附加條件的吧,雖然每年都在調整,但聽說之前因為留學生歸國率太低,你們校方也有壓力,
今年不是在考慮附加‘拿了邱成桐獎學金的學生,如果將來被公派交流,完成學業後也必須歸國服務至少六年’。
我記得這個條款草案,是學的之前港大、南洋理工贊助學生的先例吧,無非他們是要求為贊助的外國公司服務六年,而我們是要求歸國服務六年。”
袁鴻銘聽後,眼珠子一轉,解釋道:“這個還沒定呢,主要是上面也擔心,如果這麼定,邱成桐獎學金的聲望會下跌。
萬一最有前途的那些學生,都不願意接受、寧可不要獎學金也要保留留學後毫無法律瑕疵地為外國服務的自由。那我們到時候豈不是隻能把獎學金髮給次優秀的學生?那獎學金的檔次就跌份了。”
秦科長聽到這兒,立刻抬手製止了袁鴻銘繼續說,然後握拳擊掌、兩手一攤:
“這不就結了!你們可以想辦法試點嘛。這顧轍,我看真要是給他邱成桐獎學金,也不是完全說不過去吧?
那個‘如果將來能公派交流,留完學後必須歸國服務,否則要給高額違約金’的條款,就可以先拿去試試嘛。偷偷給他寄通知的時候,附一份協議,看他籤不籤,讓家長也籤。
如果有人託底,這事兒再推下去阻力也小一些。咱也算是一舉多得了,陳處證明了他的改革的優越性,你們也算公事公辦,同時推進了一把獎學金附條件這事兒的可行性。
反正本來他就勉強符合,那些競賽保送生質疑,就把剩下幾個名額的協議推給他們,看他們愛不愛國籤不籤。他們不肯籤也就堵了嘴了,反正高考補錄這邊表現最好的第一名已經簽了,這獎學金也不掉價。”
袁鴻銘被這麼一說,越來越是心動,眼珠子亂轉,覺得似乎確實是個一石三鳥的計策。
人家港大和南洋理工背後的贊助資本家,那可是至少拿出十萬港幣一年、四年累計四十萬的贊助,才換取“學生畢業後六年服務期”呢。
人民幣歷史上要05年才進入升值通道,此前港幣匯率比人民幣還高呢,那些錢可不等於至少四十七八萬人民幣了。
邱成桐獎學金才每學期兩萬塊,三學年總額也就十二萬,就要買對方回國六年,對方肯接受已經算愛國良心了——
當然,這種附帶協議,跟資本家的贊助也是大不相同的。資本家贊助的獎學金,那六年是必須為他的公司服務的。東海大學這個附帶協議,是隻要你回國六年即可,給誰幹是不限制的。
說白了,只要你完成學業後人回國,哪怕你立刻自己當老闆都沒事。
袁鴻銘最後想了想:“也罷,秦科,這事兒你和老柳那邊也要推進起來,我這邊也做做方案,從我的角度促進一下,成不成再說吧。
好在我也看過這個顧轍的資料了,似乎近年來家境有點貧困,估計會看得上這12萬換取將來讀完書回國吧。”
——
PS:非常感謝盟主“神亞”的打賞!感激!今天加一更!
上架的時候會再為“神亞”盟主加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