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半年之約(第1/2頁)
章節報錯
新月當空,北海的雪原上萬籟俱寂。
百里蒼接過粥碗,喝了一口,也開始講述他這幾年來的經歷。
當年,百里蒼在得到事變的訊息後,星夜兼程地趕到朝歌城,然而已經來不及了,事件發生得過於突然。
等他趕到朝歌城時,沐頌他們已經在被流放的路上,應該是正在被秦驍所救後轉而前往北境的船上。
百里蒼沿著沐頌的流放之路,在去往荒蕪海的官道上一路追蹤。但始終都未能追上他們,後來便感覺情況不對,便又再次回頭,才發現了端倪。
原來是秦驍留下了暗號,查到了他們在去往荒蕪海的路上被劫持,之後便改換了路線折而向北。
因此,他就立馬秘密前往哈林城,未能發現線索之後,又前往雅拉河谷探詢,然而依舊沒有任何線索。
他只好再次返回朝歌城,試圖先與帝后取得聯絡再行商議。
但由於在事發後,帝妃染蝶第一時間便任命了新的御前鐵衛統領——刃杵,一個長著滿臉麻子的,沐頌從小就討厭甚至懼怕的人,一個來自染蝶故鄉河澗地區的武士。
刃杵將皇宮死死地控制在手裡,飛鳥都難逾越,百里蒼花了數天時間,也未能見到他的母親帝后。
百里蒼在朝歌城裡,雖然未能見到帝后,但是就在那段時間裡,他覺察到了那起變故的起因——先帝離奇死亡的詭異。
他發現守護先帝安危的兩百名近身侍衛團在返回朝歌城之前,便全部變成了死人,所有在最後時刻與先帝接近的人都消失了,也就是說活著的人沒有任何一個人見證過先帝病逝的經過。
這種詭異的氣息,讓百里蒼決定前往先帝病逝之地一查究竟。
先帝病逝的地方在永川的西南部邊境,距離帝國邊境重鎮西廬城不足百里。一條不知名的溪流從鉅鹿高原蜿蜒曲折而下,形成一條數十里的狹長溪谷,而出事的那晚大軍便沿溪駐紮在谷地。
事件發生之後,在溪谷的下游,有一道高大的柵欄把那裡封閉了起來,成為當地的禁地。
百里蒼翻越柵欄,進入禁地,但是並未在溪谷的現場發現異樣之處,除了大軍駐地隨處可見的爐灶之跡,昭示著那夜的人聲鼎沸。
清澈的溪流依舊安靜地蜿蜒而下,發出汩汩之聲。枯黃的樹木在暖陽下隨風飄蕩,秋風瑟瑟下的溪谷顯得有點蒼涼。
先帝的西征軍中軍大帳駐紮在溪邊的一處高地上,圍繞著大帳數里的紮營痕跡,彰顯著先帝大帳森嚴的安保等級。
幾片殘破的瓷碗隨處丟棄在營帳邊的草叢中,顯示著那夜事變的倉促與慌亂。百里蒼曾撿起碗片帶回去做了細緻的查驗,也並未發現任何下毒的跡象。
當時在先帝駕崩之後,大軍在溪谷仍舊駐紮了三天,待一切後事安排後才正式班師回朝。
先帝駕崩的訊息也一直是軍中絕密,大軍中除了極少數的高階軍官,其他人並未得到任何訊息。兩百名的侍衛隊在班師路程中就這樣憑空地消失了。
沐頌出神地聽著這些離奇詭異的事情經過。
想著像父帝一樣偉大的君王,成功地讓帝國實現了國泰民安,疆土富饒。就在擊敗了“食人族”涅斯安人,平定了鉅鹿高原上帝國最後的不穩定因素之後,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了。
讓人唏噓不已,他不禁問道:“蒼伯,那您後來有查清楚父帝駕崩的真相嗎?”
百里蒼面有難色地回答:“老夫慚愧,至今尚未查實。不過老夫定當盡平生之力查清此事!”
這時,荀伯似乎想起什麼問道:“百里大人,現在雅拉河谷那邊情況如何?帝后遭遇不測,雅拉王肯定不會做事不問啊!”
百里蒼喝了幾口粥後,繼續說道:“在事故發生後,帝后的父王,也就是老雅拉王從雅拉河谷派了使者前往朝歌。但是,一直未得到染蝶的接見,也未能如願地見到母后。染蝶甚至限制了使者的日常出行自由,只能長期地滯留在朝歌。”
“半年之後,朝歌朝廷公佈了帝后因所謂鐵證如山的罪名而‘畏罪自縊’的死訊,年邁多病的雅拉王在悲憤交加之下一病不起。雅拉河谷對此提出了嚴正地抗議和憤懣,並宣佈從此脫離朝歌帝國而自立。”
百里蒼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後來,染蝶就借雅拉河谷獨立的藉口,調集了五萬朝歌中央軍出兵上野,與上野駐軍合兵,討伐雅拉河谷。北部邊境再次燃起戰火,百年來的和平相處就此結束!這場大戰持續了一年多時間,最終以雅拉氏族人撤出雅拉河谷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