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普羅大眾圍繞爭議的焦點,無疑是聚焦於【木子柒】這位網紅身上。

儘管如今的網紅經濟發展迅速,逐漸走上了網際網路的大舞臺,不光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時也得到了資本的青睞。

有了充足的資金作為養料,整個行業的發展自然就迎來了一段野蠻生長的時期,儘管在行業紅利的刺激之下,不少頭部網紅的收入水平節節攀升。

動輒數以百萬乃至千萬的收入,對於普羅大眾而言已經是天文數字,更不用說還有突破上億門坎的,更是足以讓大眾瞠目結舌。

儘管如此,普羅大眾所積累的固有印象也並不會因此輕易逆轉,絕大多數網紅的影響力和聲量也都集中於網際網路之上,沒有什麼社會話語權之說。

換而言之,就是社會地位沒有得到顯著提升,身份也並沒有發生本質上的轉變,財富積累過程過快,導致了社會認知沒有跟上。

甚至就連不少粉絲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是自己關注的這個網紅,不聲不響之間就已經積累了尋常人一輩子難以企及的財富。

這種割裂感,可能就像是前一秒還在共患難的兄弟,轉身就走進了街邊的豪車駕駛座裡,而你只會懷疑這個人是不是傍上富婆了,而不是感慨這小子賺到錢了……

咳咳,而這種變化在突破了固有印象之後,往往也會給人一種強烈的違和感,讓人難以適應。

而這一切,從夾雜在輿論中的不同聲音裡,可見一斑。

“好傢伙,我們子柒出息了!居然還當上了文化推廣大使了,子柒值得!”

“呵呵,我就說她背後肯定有團隊吧,火了之後就迫不及待開始割韭菜變現了?”

“【木子柒】變味了,跟螺螄粉一樣臭不可聞,再也不是我喜歡的那個田園仙女了。”

“嗐,雖然知道遲早有這麼一天,但還是很失望,還以為你真的是網紅中的一股清流,取關了。”

諸如“團隊”之說的質疑之聲可謂是不絕於耳,並且在這一次輿論的衝擊之下直接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這或許也是商業化之後,微不足道的代價之一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木子柒】的影片風格之所以能夠逐漸受到普羅大眾的追捧。

歸根結底就是滿足了普羅大眾心目中的“自私”而生,還有對所謂田園文化的刻板印象,容不得其有絲毫變化。

人性的微妙之處,或許就是既見不得人間疾苦,又唯恐身邊人驟然暴富,這種心理落差總是讓人不適。

諸如喜歡一首鮮為人知的小眾歌曲之時,可能會愛不釋手,反覆聆聽,對歌手的懷才不遇打抱不平。

但如果有朝一日這首歌火遍大江南北,歌手也隨之平步青雲,這種喜歡也會因此發生微妙的變化,更有甚者還會因愛生恨……

或許,內容和商業化的衝突,註定是整個網紅行業發展中繞不開的一道大坎吧。

而在周東昇的推動之下,過早突破了這一個界限之後,無疑也就讓【木子柒】成為了那一隻行業出頭鳥,自然而然成為了眾矢之的。

而在輿論的不斷髮酵之下,就連周東昇本人也無法倖免,不少好事者也將質疑的矛頭對準了他。

“最開始還挺喜歡這個周東昇的,沒想到這麼喜歡作秀,隔三差五就拿慈善手段來營銷,太噁心了!”

“就是,賣個螺螄粉就賣唄,還非得說一包捐一塊錢,道德綁架消費者是吧?”

“就不能低調一點嗎?做好事不留名不行嗎?一定要這樣大張旗鼓的宣揚,實在是讓人很難不懷疑其居心……”

興許這就是所謂的人生是非多吧,任何人一旦站到舞臺的聚光燈之下,接受輿論放大鏡般的審視之時,總是破綻百出。

饒是古之聖人站在這個位置上,多半也不可能全身而退,高低得給你薅一層皮下來。

然而儘管質疑之聲不絕於耳,但實質性的影響卻是微乎其微的。

從【木子柒】螺螄粉在市場中的反饋來看,無疑是最為直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