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的海外戰略一經公開,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給本就熱火朝天的共享單車行業,再次狠狠的丟入了一枚重磅炸彈。

尤其是動作幅度之大,一上來就覆蓋了三個主流發達國家的城市作為海外戰略的起點,無疑將小黃車擴張的野心展現得淋漓盡致。

並且在得到海外資本的助力之下,小黃車海外第一站就是傳說中的矽谷!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初步實現了戴偉的野心,畢竟他創業的目標,可是對標谷歌這一家偉大公司,並且志存高遠想要與其比肩。

而小黃車遠渡重洋登陸矽谷,也算是拉近了他與谷歌之間的距離,恩……是物理層面上的那種距離(滑稽)。

饒是如此,小黃車的這一小步戰略,毫無疑問是一步好棋,給本就處在風口浪尖之上的共享單車,又推了一把勐的。

尤其是在某種層面上看,共享單車屬於國內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新,而小黃車能夠藉此機會走出國門,無疑是一種潛在的文化輸出。

雖然單純在技術含量層面上看,似乎並不算是多麼了不起的突破和創新,並且也是海外市場從未設想過的一個方向。

但還是那句話,甭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而甭管是什麼事情,只要能夠做到對外輸出,對於有的人來說,那就已經算得上是一種難得的突破。

而像這樣“突破性”的成果,怎麼能夠不大書特書一番呢?

尤其是在競爭日漸激烈的共享單車行業之中,憋出這麼一招殺手鐧來,小黃車自然是卵足了勁,想要藉此機會徹底奠定自己行業第一的地位。

如若能夠將優勢一步步轉化為勝勢,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為此,戴偉特批了一筆不小的宣傳費用,竭盡所能的透過各大渠道為小黃車代表共享單車走出國門的訊息,竭力渲染這一壯舉的劃時代意義。

一時間,大量通稿就全網範圍擴散開來,在不少大吹特吹的通稿之中,更是將共享單車抬到了“華夏新四大發明之一”的高度之上。

不得不說,這一招簡單粗暴的宣傳口徑,所起到的效果自然是立竿見影的。

畢竟隨著近些年的國力日漸強盛,一步步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臥薪嚐膽多年的普羅大眾都迫切需要一個情緒宣洩口。

諸如為國爭光之類的訊息,總能讓大眾感到與有榮焉,而精準踩到了大眾痛點的小黃車,潛移默化之下自然是受益匪淺。

而同樣位於小黃車這艘利益小船之上的一眾投資機構,自然是各司其職,不遺餘力的為其加油造勢。

畢竟只要小黃車能夠乘勢不斷擴張,將自己的商業版圖持續覆蓋,這一筆投資才能夠為他們帶來源源不斷的收益。

其中,作為最早入局的周東昇,自然也不例外,在聽聞小黃車釋出海外戰略的訊息,周東昇還稍微有點意外。

畢竟上輩子的他,只是眼睜睜看著小黃車起高樓,宴賓客,他樓塌的眾多看客之一,自然不可能對其發展脈絡瞭若指掌。

只是依稀記得,共享單車確實是有一段時間火到海外去了,除此之外也就不知道更多的細節了。

而如今,同為既得利益者,對於這個訊息來說周東昇自然是喜聞樂見的。

同時,周東昇也已經在暗自揣摩著視窗期的時間節點,畢竟對於手頭上的這兩家共享單車企業,周東昇至始至終的目的都是衝著變現去的。

雖然有過一絲不切實際的幻想,但是就連騰達阿里這樣的頂級大老,都沒能成功將這兩家合併到一塊去,光憑自己這微薄之力,想要做到無疑也是難如登天。

宛如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的反壟斷暫且不提,在ab股權架構之下,作為投資人的周東昇雖然佔據著不少的投資份額。

但是至始至終,周東昇都沒有爭奪話語權的意思,兩大創始人始終都保持著對公司發展的絕對控制權。

在這種現行的主流股權架構之下,絕大多數投資人都只有建議的權力,哪怕投票表決,創始人一般也手握著一票否決權這一項權力。

雖然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但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件相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成功機率微乎其微,但是一旦成功,無疑能夠得到莫大的成就感……和利益。

利益嘛,那都是順帶的,主要是奔著成就感去的,咳咳。

而眼看小黃車勢頭正勐,周東昇作為最早入局的大股東之一,自然也不能夠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