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改變世界,挑戰巨頭,建立新秩序這樣的野心,那都是人之常情,哪怕做不到想一想也不違法不是。

畢竟誰還沒有過年少輕狂呢?

只不過有些人付諸行動,有些人成功了,更多人失敗了,而周東昇身上最不可思議的一點那就是……精準!

著名的人生導師卡密爾說過,精準與否,就是屠宰與手術的區別。

縱觀偌大的資本市場,就像是一片浩瀚無垠的海洋一般,甭管是擁有多大體量的投資機構,那都是海上的一艘艘漁船。

想要有所收穫,絕大多數漁船採取的策略,那不外乎都是「廣撒網」才能夠多捕魚,投資機構大小,和資金體量的差距。

就像是漁船大小與漁網質量的差別一般,哪怕是再有名的投資機構,也不敢保證自己例無虛發,每網必中,滿載而歸。

只不過是有虧就有賺,只要賺的比虧得多,就足以讓這個模式執行下去,倘若能夠網中一頭行業獨角獸,那就有可能瞬間鳥槍換大炮,一躍成為投資領域中的翹楚。

縱觀如今投資領域之中的老牌投資機構,哪個不是如此這般累積上來的?哪怕是近幾年搭乘時代列車崛起的新貴們,也無一不是如此。

無論是行業巨頭,亦或者是投資人,二者之間的關係就是相輔相成的千里馬與伯樂。

諸如押中了阿里的軟垠,亦或者是選擇拋售騰達股票的李超人之子,都是業內津津樂道的正反面教材。

而真正的老牌機構,往往都是仰仗於掌舵者的長遠目光,完成一次次虧少盈多的成功戰績,讓資本的雪球不斷翻滾,積累起龐大的資本優勢,從而獲得足夠的容錯率。

哪怕是一時的虧損,也難以撼動這些早已經成為行業礁石的老牌機構。

然而,投資界沒有常勝將軍,即使是巴菲特也不例外,饒是被奉為股神的存在,縱觀其投資生涯依舊有著不少終日打雁,終被雁啄的桉例。

正所謂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便是這麼一個道理。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凸顯得東昇投資這個異類分外的耀眼,畢竟直到目前為止,東昇投資依舊保持著常勝將軍的不敗金身。

甚至每個投資專案帶來的投資回報率,都是令人側目的低成本高回報的增長曲線,實在是令人咋舌。

這麼一顆在投資領域之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如同一柄精準的手術刀,展示著一種分外優雅的投資方式。

「同樣是二十歲出頭,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這要是我兒子就好了。」李朝輝不由感慨了一句,想起自家那個年齡相彷卻「不成器」的兒子,不由搖了搖頭。

頗有幾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意思,剎那間彷彿與當年的曹賊隔著歷史長河,遙相呼應。

回過神來,李朝輝將注意力放到聞學網路這一個專案上,隨著短影片行業的急劇升溫,行業前景逐漸明朗,潛力也逐漸體現出來。

而原本早已經率先進場佈局的騰達,也因為錯估了時代風口,在直播和短影片這一時代岔路口面前,將方向盤向左打死,一頭扎進了直播領域之中,放棄了早已經成型的微視短影片。

不難看出,騰達之所以做

這麼一個二選一的抉擇,最大的原因還是直播能夠充分發揮騰達業務的優勢,從而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讓騰達開枝散葉,發揚光大。

畢竟彼時的遊戲直播,幾乎成為整個直播行業的代名詞,相比之下偏向於生活化的短影片,與騰達業務的相性不太匹配,潛力方面更是乏善可陳。

然而這就像是邏輯謬誤裡的「假兩難推理」一般,看似提出少數選項,從中二選一,但這些選擇並未涵蓋所有的可能性。

並且凡事不見得就非得做出二選一的抉擇,「全都要」同樣是一個選項,時代風口同樣如此,有時候也會「雨露均霑」。

因此當短影片行業抬起頭來時,騰達顯然迅速意識到了自己戰略上的失誤,為了不再重演自己在電商賽道上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