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更迭之下,上一代「80後」早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中流砥柱,開始掌握一部分社會財富,從財富榜單上足以管中窺豹。

2016年財富榜上,超過68位80後企業家上榜,比之去年多了12位,其中只有21位是白手起家拼搏出來的,由此足以看出這一代人依舊是社會的主力軍。

而作為「90後」,年僅21歲的周東昇猶如一匹黑馬突然上榜,成為榜單上唯一一個白手起家的90後創業者!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這樣「前無古人」的壯舉,能不成為普羅大眾眼中的焦點嗎?

尤其是在網際網路這個以年輕人為主的輿論場上,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不少年輕人都心甘情願化為擁簇,為周東昇的這條新聞推波助瀾。

畢竟在輿論場上,身份標籤總是首當其衝劃分派系的手段,以往「90後」這個身份標籤,總是無辜成為主流輿論批判的物件。

饒是有心反駁,卻也是有心無力,畢竟在「90後」的這個身份標籤之下,確實沒有什麼能夠在輿論場上嶄露頭角的人物。

如今風水輪流轉,周東昇有出息了,四捨五入那就是「90後」有出息了,足以讓廣大年輕人揚眉吐氣一把。

再看到有人說「90後」難堪大任,這不就有拿得出手可以反擊的人物了嗎?

而吹捧周東昇,那都不叫吹捧,叫為年輕人扛起大旗,這樣難得能夠在輿論場上為自己的身份標籤貼金的機會,那可是可遇不可求的。

當然,除了一部分年輕人一面倒的吹捧和擁簇之外,自然也少不了諸多質疑和爭議。

畢竟總會有人喜歡唱反調,選擇跟大眾背道而馳的發言來博得滿堂彩,而在輿論場上,立場對立就是製造衝突最簡單粗暴地方式。

對於看熱鬧不嫌事大,亦或者就喜歡找樂子的人來說,雞蛋裡挑骨頭就是他們最大的樂趣。

「現在的新聞真是看不懂了,這有什麼好吹的?」

「怎麼人家有100億身家是會分錢給你們嗎?你們那麼興奮幹嘛?」

「首位90後白手起家的草根富豪?口說無憑,白手起家的證據呢?」

「退一萬步說,這樣的人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嗎?」

「這樣的人都可以掌握這等財富,恰恰才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悲哀!」

諸如此類的評論逐漸出現在各大評論區之中,並且逐漸呈現燎原之勢,得到諸多附和支援,越來越多持不同意見的人加入其中。

一時間,兩個涇渭分明的派系在網際網路上吵得可謂是不可開交,更有不少意見領袖加入其中,一同參與這麼一場流量盛宴。

如此畫面,自然更加是媒體喜聞樂見的場面,更是給了他們持續挖掘和尋找爆點的動力來。

畢竟輿論就像是一團柴火,如果沒辦法持續不斷的往裡添柴火的話,再旺的火也是三分鐘熱度。

然而就在輿論譁然之際,一個關於周東昇的個人專訪影片突然釋出。

這無疑是又在這熊熊燃燒的輿論之中,再次丟入了一塊竹子。

登時噼裡啪啦的爆竹聲在網際網路上傳播開來。

……

ps:加班忙到現在,困得不行欠的明天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