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一舉三得
章節報錯
這件急需完成的大事當然是對有功將士的封賞,此事孫紹早已經準備好了,只不過當時魏延和華成都還在吳昌城和連雲山峽谷,孫紹並不想這樣重大的事件這兩個重要的人不在場,因此才將此事一直拖了下來。
魏延被孫紹留在連雲山峽谷,防備劉磐分兵進攻豫章,對於孫紹震驚天下的江夏之戰和長沙之戰都沒有參與,當魏延知道孫紹幹出瞭如此驚世駭俗的戰績之後,他第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自己是高興還是遺憾。
高興的是他的眼光不錯,孫紹果然並非常人,經過江夏、長沙的兩戰,孫紹立足長沙的想法基本上就實現了,此時的孫紹在地位權勢上比之前的劉磐毫不遜色,甚至猶有過之。
當初投降孫紹的時候他不過是個別部司馬,自己在他之下比在長沙的官職那是下降了太多,沒想到不過區區兩個月時間,孫紹就坐到了劉磐的位置上,如此來看,自己的地位也要水漲船高,比之前在劉磐帳下只高不低。
只不過孫紹成名這兩戰都沒有他的參與,而且魏延還知道孫紹收服了徐盛、甘寧、黃忠、霍峻、淩統等大小將領,這些人黃忠原本地位就比他高,就連霍峻也是與他平級的同僚,或者就是甘寧這等驍名傳世的悍將,或者就是原本名不見經傳,但經過江夏、長沙兩戰之後已經是名震天下的徐盛、淩統!
另外還有一個華成小兄弟,雖然如今聲名不顯,但他在孫紹心中的地位絕對不低,這樣算下來,魏延為自己在孫紹軍中的地位感到憂慮不已。
不過當他在吳昌城再次見到孫紹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擔心似乎是多餘了,孫紹對他與之前並無半點不同,甚至好幾次專門在談話的時候強調他在連雲山峽谷雖然沒有直接立功,但正是有他存在才能夠讓孫紹放心的離開連雲山山寨,才有了之後一系列的勝利。
孫紹的表態讓魏延不安的心稍微安定下來,之後與華成一起撫卹孫紹部下,之後又一起護送投奔長沙將士的家眷,魏延都兢兢業業不敢有半點怠慢。
回到長沙之後孫紹立刻將他代領的那一營兵力交給魏延統領,讓魏延成為長沙獨立領軍的四大將之一,這讓魏延不僅徹底放下心來,也對孫紹更加感激。
其他大將也才明白為什麼孫紹會空出一營不設統領,也知道了魏延在孫紹心目中的地位。原本霍峻也是有能力獨領一營的,但孫紹目前境況並不允許他再養一營的兵力,於是孫紹只能暫時讓他歸於黃忠麾下。
黃忠原本就是中郎將,比魏延、霍峻的校尉官職都高,霍峻在他帳下也不會覺得委屈。當然孫紹也沒有浪費霍峻的統兵能力,讓霍峻領他的子弟兵和騎兵駐防吳昌城,就是對他能力的最大肯定。
孫紹手下大將的兵權分佈,這也基本就是孫紹手下將領地位的體現,處理好這些之後,他麾下大將對其他的獎賞其實已經並不太在意了。
不過這也只是對他們這些大將來說,對於其他將士,對論功行賞的賞賜早已經是翹首以待了。
如今既然魏延、華成也都已經回來了,並且明後日之後甘寧、徐盛、魏延又要出長沙城去自己的駐點,所以此事就不能再拖下去了。
次日上午,在長沙城南的校場上,孫紹軍中所有有功將士全部聚集在此,他們絕大部分都是徐盛本部以及甘寧的部下,至於黃忠的長沙營和其他三郡降卒改編的隸屬魏延的荊南營,他們大部分都還沒能立下功勳,參加這樣的論功行賞大會。
孫紹登上城頭,沐浴著朝陽親自宣佈有功將士的名單以及他們所獲得的賞賜。
城南校場上歡呼聲不斷,特別是當初跟隨孫紹出城營帳霍峻援軍的三百錦帆軍,他們不僅獲得了金銀錢帛,更是獲得了至少百畝的土地賞賜,這也讓其他士卒們眼熱不已。
除了這三百錦帆軍,還有百餘名其他戰鬥中立功極大的將士、從江夏投奔成為長沙水軍的將士們以及從豫章轉投長沙跟隨孫紹的蔣氏族人也都獲得了不少土地的賞賜,這讓他們不僅能夠快速在長沙立足,還成為長沙的新興地主。
孫紹大肆封賞土地,一來是為了做出千金買馬骨的樣子,讓投奔他的人都沒有後顧之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扶植這些人成為長沙舉足輕重的勢力,壯大自己的支持者的實力,穩固自己的地位。
最後還有一點,孫紹封賞的土地大部分都在長沙東北部人煙稀少的地區,將這些土地賞賜給有功之士,既是賞賜也是讓他們幫助自己開發長沙的土地,推動長沙經濟的發展。
而受封的將士們並沒有因為封賞土地的位置偏僻而有半點不滿,這個時代的人誰不是視土地如生命,有了自己的土地他們比什麼都高興,哪兒還會計較地在哪裡?
“一石三鳥,好高明的手段!孫紹小小年紀能有如此手段,委實是多智而近妖了!”
城牆上,潘濬輕撫著短鬚輕輕的感慨道。孫紹讓徐凱不要限制潘濬平常的自由,除了出城他可以隨便去哪裡,因此像論功行賞大會這樣的場面潘濬自然是要看一看的。
旁人或許只看到孫紹賞罰分明,或者是出手大方,但潘濬略一思索就想明白了孫紹如此做的諸多好處,這也讓潘濬對孫紹的手段讚歎不已。
“一舉三得,妙啊!”與潘濬同樣讚歎的還有城中人群中的一個青年書生,他看著城頭上年紀比自己還小的孫紹,眼中暴射出異樣的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