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表看到一身披麻戴孝的劉建哭倒在面前的時候,饒是他久經風浪絕大多數時候已經波瀾不驚,此時也忍不住老淚縱橫。

劉磐是他最看重的子侄輩,不到二十歲劉表就給他軍權,讓他獨當一面。

劉磐本是劉表想著自己老去之後留給兒子的肱股之臣,畢竟蔡氏和蒯氏都不姓劉,都是外人,自己兩個兒子一個年齡太小,一個懦弱不堪,如果沒有劉磐這樣手握重兵的本族大將,如何能保證這荊州姓劉呢?

著這些年來劉磐也沒有辜負他的信重,數年來鎮守荊南一直不曾給江東任何可乘之機。

沒想到今年風雲突變,不僅丟了江夏、長沙,就連劉磐也屈死長江。

“磐兒啊!你這傻孩子,勝敗乃兵家常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啊!汝何故不聽我言,早日回襄陽將養,待時機一到,即發兵報仇呢?”

劉表雙手扶起劉建痛哭失聲,劉建一邊擦眼淚一邊抽抽噎噎的答道:“父、父親自覺兵敗,有負大人重託,這才想集合荊南三郡之力,奪回長沙再回襄陽負荊請罪……卻不料,不料那金旋、劉度、趙範三人狼狽為奸,不僅不肯出兵相助,還、還數次口出不遜之言,這才讓父親負疚日甚,一病不起……嗚嗚嗚,他們還不顧父親病體,強行讓父親返回襄陽……大人,父親是被孫紹和那三個賊子一同害死的!請大人為父親、報仇雪恨!”

劉磐生前並沒有讓劉表為自己報仇的意思,他是武將,戰死沙場乃是宿命,對此他早已經看透。但劉建畢竟不是劉磐,他說到傷心處,忍不住就想依靠劉表的力量為父親報仇雪恨。

劉表聞言用力擦了擦眼睛,大聲道:“三賊安敢如此吃裡扒外,害我愛侄!來人,來人!我要興兵向南,討伐荊南四郡,為磐兒報仇!”

劉表見劉建是在州牧府,並沒有蔡瑁、蒯良陪同,此時在他身邊的只有長子劉琦,劉琦聞言,立刻跪地勸諫道:“父親息怒!父親三思啊!磐叔之死,整個荊州莫不哀痛!然孫子有云‘立不可怒而興兵,將不可慍而致戰’。如今長沙已失、江夏初復,北方曹操、江東孫權皆虎視眈眈,此時絕非用兵之時啊!”

劉表佯怒道:“豎子何出此無情之言耶?磐兒為我捨生忘死,我豈能瞻前顧後,不為其報仇雪恨?”

劉琦頓首不止,劉表掩面而泣只是不理,劉琦無奈看向劉建,哀求道:“賢侄啊,實非琦薄情寡義,實在是情勢不允!難道賢侄要眼睜睜看著磐兄誓死守護的荊州基業毀於一旦麼?如今父親悲憤交加,理智已失,唯有賢侄之言或可勸諫。琦懇請賢侄勸父親暫息雷霆之怒,從長計議,待荊州穩定,琦願親率大軍,與賢侄一起發兵荊南,為磐兄報仇!”

劉琦言辭懇切,聲淚俱下,劉建也不是全然不識大體之人,他知道劉琦雖然未必是真情實意,但眼下形勢確實不是出兵的時機,劉表於公於私都不可能出兵為父親報仇雪恨。

劉建轉而勸道:“大人請恕罪,是劉建失了理智,自亂陣腳。琦叔言之有理,此時荊州風雨飄搖,絕不可擅自出兵!否則一旦荊州有失,父親定然死不瞑目啊!”

聽到劉建的勸諫,劉表這才露出老臉,勉為其難道:“建兒乃大孝之人,何罪之有!唉,非我不捨得這份基業,實在是不能辜負磐兒,讓他白白犧牲啊!也罷,報仇之事我們從長計議,你放心,最多一年半載,待荊州大局穩定,我必然讓你親自帶兵,替磐兒報仇!”

劉建看著劉表老淚縱橫的臉,只覺得意興闌珊,他想起劉磐的臨終囑託,再次跪倒在地,說道:“大人,父親臨終之時有三件事情交待。其一,父親自覺無顏回襄陽面見大人,讓我將他葬於長江,以長江之水洗刷他敗軍失地的恥辱……”

“磐兒死了,只怕再也不會有像他這般忠心於我的大將了!”劉表動容道:“磐兒性格太過剛烈了,勝敗不過一時,我豈會怪罪於他。磐兒託付的其他兩件事是什麼?磐兒的心願,我一定盡力達成!”

“其二,父親囑咐我不可為官為將,讓我僻居鄉野,安樂一生!”劉建繼續說道。

“這……怎可如此?磐兒視我如父,我視建兒亦如親子!磐兒已經不在,難道建兒也要棄我而去嗎?”劉表表情失望的張開雙臂抱住劉建,語帶沙啞。

“父命不可違,況且建兒實非良才,大人府上人才濟濟,還請大人成全!”劉建堅持道。

“罷了罷了,磐兒已經為我奔波一生,我也不忍汝同磐兒一樣。既如此,便賜汝萬金,田千畝,汝可安心為一富家翁矣!當然,汝若想出仕,荊州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多謝大人成全!”劉建並沒有推辭,這是他父親用命和一輩子忠誠為他掙來的,他繼續說道,“第三件事,父親有一言囑託我務必親口告訴大人!”

“何言如此重要?”劉表訝然道。

“父親說孫紹此子絕非池中之物,必要在他羽翼未豐之前予以剪除,否則待其坐大,其害不在曹操、孫權之下!”劉建一字一句鄭重的說道。

“磐兒竟然如此高看那孫紹?”劉表心中一驚,肅容道,“磐兒的話我記住了,我必然不會小瞧了孫紹,一有機會,絕不容其多活一天!”

“父親三事已全部瞭解,請大人容我告退!”

“建兒,我實在捨不得你啊。你、你將往何處啊?”劉表滿臉不捨。

“大人請留步,我將僻廬而居,為父守孝!”劉建拱手而退。

劉表、劉琦挽留了一番,見劉建去意已決,只好命人將賜予的賞賜帶上,與劉建一同回山陽老家。

劉建走後,劉表依舊難以自已,頗為心痛,他又想起劉磐對孫紹的意見,問兒子劉琦道:“琦兒,磐兒的意見你也聽到了吧。他說孫紹之害不在曹、孫之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