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犁最終被孫紹命名為“魯為犁”,這可把魯為激動壞了,畢竟隨著魯為犁的傳播和推廣,他魯為的名聲也會隨之被傳頌,甚至是憑藉此名垂青史!

士農工商,自古以來工匠的社會地位就比農民還低,甚至比不上排在他們之後的商人,畢竟商人有錢,錢和權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幾乎不可分割的一體。

如今魯為就憑藉一把犁就成功贏得了地位和名聲,這可把工匠們羨慕壞了,他們一個個捶胸頓足,後悔不迭。

不過到底是後悔什麼,卻沒人說得上來,畢竟為了賞金他們也是拼盡了全力,只是實在力有未逮。

孫紹建立“科技院”的訊息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因為孫紹要保密魯為犁,因此只是秘密的獎賞,並沒有大肆宣傳。

同時為了防止工匠有人不小心將事情說漏,孫紹當天就讓人將工匠們安置在城外的莊園,不過為了防止工匠們家人擔心,順便帶去了工匠們的口信以及賞賜的錢物。

同時潘濬也將建設“科技院”,安置工匠們家屬一事放在了緊要事情上,只等莊園完全建好,就將工匠們的家人也搬進莊子裡。

不明就裡的人聽名字也完全不知道這個“科技院”是幹啥的,所以大家也就當這個公子太守心血來潮弄了個自己玩兒的,在他們眼裡,這太守就是再厲害,也是個十六歲的少爺公子,貪玩一點也是正常。

黃忠是個純粹的武將,他出身大家族,也沒有下地幹過農活,所以她雖然聽到了一些有關魯為犁的訊息,也不知道一件好的農具對農民意味著什麼。

黃忠在吃飯的時候搖頭跟張氏嘟噥了一句:“沒想到太守竟然也是個喜歡奇技淫巧的人,竟然為了好玩還建了個‘科技院’。不過人無完人,太守天資卓絕,有這點小癖好也情有可原!”

這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旁的黃月英卻立刻來了興趣,忙不迭的問黃忠,她也聽說了“科技院”的事兒,跟普通人一般一直在猜測這“科技院”是做啥的,如今聽黃忠提起,頓時忍不住打聽。

人在吐槽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個願意聽自己吐槽的人,黃忠就算是一把年紀了也不例外,一聽黃月英問起來,立刻如同找到知音一般,跟黃月英說起孫紹興建“科技院”事情的始末。

黃忠作為這個時代的為官的,難免也是看不起工匠的,不過黃月英卻不一樣,她學識龐雜,自小就對機關一道十分痴迷,聽說這個“科技院”竟然是廣納能工巧匠的,立刻又來了興趣。

黃忠一聽黃月英竟然想去“科技院”見識見識,立刻搖頭拒絕,黃月英再三苦求,黃忠只是不允。

黃忠之所以不允許,一來是“科學院”無論如何也算是太守府新建的“公門”,黃月英並非是太守府的人,自然不適合帶進去;另一方面,這個侄女不愛女紅愛木工,也屬實讓他們長輩為了她出嫁的事情發愁。

黃月英見黃忠態度堅決,也就不再堅持,不過她眼神中的神采卻是無論如何也掩藏不住。

長沙由於常年出於對抗江東的第一線,各種物資儲備都很豐富,為了讓兵甲更快的運送到前線,加上劉磐與劉表的特殊關係,長沙還有整個荊南四郡唯一的兵甲作坊,這個兵甲作坊並不大,但補充軍中損耗卻是綽綽有餘的。

為了供應兵甲作坊,長沙也屯了不少鐵,這些現在當然是全部便宜了孫紹。

孫紹讓工匠們帶著新招收的一百壯丁,沒日沒夜的趕工生產魯為犁,透過層層登記之後,立刻發運給其他三個開墾區,並且給三個區域的主將徐盛、甘寧、魏延都附上了一封親筆信。

信中孫紹再次強調了魯為犁必須保密,嚴格管控,並且將他制定的管理辦法也詳細解釋了一遍,他這樣做就是要讓各地的主將引起重視,讓魯為犁的秘密儘可能慢的被其他勢力探得。

在魯為犁的問題上,孫紹很是糾結,甚至有些自相矛盾,一方面他希望低調的推廣魯為犁,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嚴加管控,避免魯為犁的秘密被其他勢力發現。

好在長沙一隅對於天下其他諸侯實在是不值一提,眼下並沒有人將注意力放在區區長沙之上。

曹操已經攻下半個幷州,幷州北部五郡目前實際上有南匈奴控制,處理這方面的問題反倒是比攻打高幹麻煩了許多。

不過此時的匈奴也早不是漢初那般龐然大物了,此時的南匈奴如果聽話倒也罷了,如果其不願順從,曹操也不介意將他們與袁氏一起掃滅。

在曹操心中,只有已經覆滅的袁氏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他絲毫也不會給袁氏死灰復燃的機會,幷州一定,他就要窮追猛打,必要見到袁尚、袁熙兩兄弟的人頭才會罷兵!

孫權退出江夏後,由於平白得了十幾萬人口,這時候也像孫紹一眼忙著安置這些人,讓他們不至於淪落為流民,並且要儘快的為江東產生賦稅收入。

劉備自從幫劉表“奪回”了江夏,在荊襄士人的眼中,好感又上升了一分,往來於新野和襄陽計程車人絡繹不絕。

劉備虛懷若谷,對所有士族均是以禮相待,同時對劉表的仁愛大度的讚頌也從未停止。

劉備表面上是對劉表讚不絕口,但誰都知道如今亂世,光有仁愛大度是絕對護不住這偌大的基業的。

劉備表面上是在讚頌劉表,實際上何嘗不是在暗示劉表並非成事之主!

劉表對此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劉表的注意力在江夏。這一次江夏失守對整個襄陽造成的震動就如同一場地震,讓向來覺得高枕無憂的襄陽高層驚出一身冷汗。

江夏的復興成了荊襄最頭等的大事,由於江夏現在只剩下一座空城,遷民入江夏也是荊襄目前在緊鑼密鼓進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