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對太史慈明升暗降也在孫紹的意料之中,他這次能夠有機會一鳴驚人,太史慈給與他的支援是功不可沒的。

如今孫紹走出了出走江東的第一步,他被任命為長沙太守的事情木已成舟,孫權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明裡對孫紹怎麼樣,那對孫紹的打壓最有效的方法無外乎兩種。

一是煽動敵對勢力對孫紹動武,借刀殺人。

另一個就是封鎖圍困長沙,使其被困於一隅之地,如果孫權這樣的計策成功,那孫紹在吳城和在長沙並沒有多少區別。

要封鎖圍困長沙,其實簡單得很。

長沙北面、西面、南面都是荊州劉表的地盤,孫紹先破江夏,再取長沙,要說誰最恨孫紹,那劉表、劉磐叔侄要說第二,沒人敢認第一,所以於公於私,荊州與長沙都是敵對狀態,他們是不可能與孫紹打交道的。

唯一的缺口是東面的豫章,雖然長沙與豫章有山脈相隔,交通不便,但畢竟是連線在一起的,連雲山峽谷就是溝通雙方的要道。

如今總督豫章兵馬的是太史慈,孫權自然不會任由這個缺口存在。

不過孫權也算做得體面的了,升任太史慈為吳郡太守,護山越中郎將。吳郡是江東大本營,吳郡太守的地位尊崇可想而知,護山越中郎將也是江東少有的郎將,所以孫權給太史慈的無論是地位還是官職都是他現在能給的頂級了,畢竟孫權自己現在也不過是個雜號將軍。

對此太史慈自己也想得開,他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這次看到孫紹的表現,突然也感覺自己已經老了。

原本他也想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可如今孫紹崛起如此迅速,說不定下一次沙場上的敵人就是孫紹了,這個時候退居後方未必不是一個好的歸宿。

月明如水,晚風如織。

太史慈立在吳昌城頭,手中提的不是劍,而是酒壺。

孫紹與太史享並肩登上城頭,今晚是諸將給太史慈踐行的酒宴,慶祝他的高升。不過酒宴進行到一半,孫紹與太史享便發現太史慈不見了。

二人問了門外親兵,才知道太史慈獨自一人登上城樓了,遂聯袂而來。

孫紹一眼就看見了太史慈,他今日不著片甲,就連頭髮也披散著,月光下仰著頭將酒壺裡的酒往口中灌,神態說不出的灑脫,這一刻彷彿他不是嚴肅的將軍,而是一個縱酒高歌的風流名士。

雖然太史慈在轉頭看到二人的時候立刻換上了一副笑臉,但孫紹還是看到了太史慈臉上還未完全褪去的不甘之色。

孫紹能夠猜到太史慈的不甘,他是絕世武將,少年成名。

他也曾得遇明主,與孫策不打不相識,之後引為生死之交,情逾金鐵。

他跟著孫策幾乎是白手起家,不過五年時間就打下了江東六郡的基業。

如果按照這個勢頭,再有五年時間,他們就可以雄踞江南,爭霸中原,建立萬世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