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
章節報錯
此時淩統已經帶著張強及手下將校前來迎接周瑜,周瑜掃了一眼,並沒有看到孫紹的身影。
“孫紹去哪裡了?”周瑜問道。
“啟稟大都督,公子說太史將軍戰事吃緊,末將援兵一到,他就連夜率軍前去支援了。”淩統答道。
周瑜有些失望,不過略一思忖,立刻便明白只怕孫紹支援太史慈是假,奇襲長沙才是她的真正目的!
自己還是小看他了,這小子果然不簡單,不僅膽大心細,而且極有大局觀。
此去長沙, 倒是比攻打江夏要容易的多,畢竟長沙的大軍都在吳昌城圍攻太史慈,城中守備定然空虛,孫紹突出奇兵,長沙當是手到擒來。
周瑜也不過略微停了一下,隨後便不再問孫紹之事,而是隨著淩統前往太守府,並召集眾將議事。
因為知道必敗,所以在原本的計劃中,並沒有守備江夏這一項,只是如今江夏已然在手,那麼之後的計劃還是要與眾將商量一番。
從知道孫紹奪下江夏的時候,周瑜就在權衡奪下江夏的利弊。
並不是奪了城池,增加了土地人口就一定是好事,就比如江夏。
江夏是荊州咽喉,是荊州與江東爭奪的戰略要地,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奪了江夏自然是江東的極大勝利。
然而佔領了江夏,就像是將刀子伸到了荊州的咽喉之上,這威脅到了荊州的生存。
劉表再是文弱,不喜動武,生存都遭到威脅的時候,定然也會拼死反撲,可以預見,如果孫權要死守江夏,那麼劉表必然傾盡全部兵力猛攻江夏。
或許周瑜能夠憑藉城池之利,在水軍源源不斷的支援下守住江夏,但江夏也必然成為曠日持久的大戰場,江東也必然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還有一個威脅是不得不考慮的,比如曹操。
如果沒有曹操的威脅,那麼舉江東之力與荊州一戰,能夠打敗荊州甚至可以將其一口吞下,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但北方的曹操虎視眈眈,豈會讓江東得逞,只怕荊州與江東兩敗俱傷的時候,就是曹操南下,一舉蕩平南方的時候!
所以經過再三思考後,周瑜認為江夏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取之無益,不如掠奪了江夏的人口財貨,放棄江夏城。
回報給孫權的信使早就順江而下前往吳郡了,周瑜在信中詳細的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不過在孫權回信之前,周瑜必須將江夏牢牢掌握在手中。
就在周瑜召集眾將商議的時候,孫紹、徐盛也已經順利與甘寧會師了。
孫紹並沒有與甘寧寒暄,而是單刀直入的詢問甘寧巡江攔截的結果如何。
甘寧告訴孫紹,江夏水軍基本都降了他,沒有投降的也沒有船隻渡江,所以潰散計程車卒都是北上或者西去了,並沒有渡江南下的潰卒。
孫紹點了點頭,讓甘寧分出五百人馬攜帶從江夏運出來的財物在後面慢行,自己則與甘寧、徐盛一起馬不停蹄的向長沙急行軍。
甘寧不解道:“公子不信我嗎,我可以保證沒有漏掉一個人!”
孫紹搖頭道:“興霸之言我自然相信,只是從江夏沒有人過去,潰卒如果逃到江陵,未必沒有高人能夠看出我這一步行動,如果江陵真有人看破我的計策,那我們此行就危險了。兵貴神速,我們必須搶在江夏城破的訊息傳到長沙之前拿下長沙!”
甘寧與徐盛聽完不住的點頭,對此再無異議。
徐盛讚道:“公子再江夏城便想到這一點了吧,所以才連夜出城,甚至不曾與大都督見上一面。”
孫紹點了點頭表示同意,不過他之所以不願見到周瑜,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不願讓周瑜為難。
他私自取用江夏府庫的財物,這是不小的罪過。此事江夏城中無人不知,也是瞞不過去的。
如果他在,那要不要懲罰他的艱難選擇就要由周瑜來做了,這麼噁心的抉擇,還是不要為難周世叔了,讓孫權去頭疼吧!
當然這些想法就沒必要跟徐盛和甘寧說了,如今第一要務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下長沙!
就在孫紹夜以繼日的奔赴長沙的時候,遠在襄陽的劉表也得到了江夏失陷的訊息。
劉表是在深夜得到訊息的,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劉表便趕走了侍寢的小妾,連衣服都沒穿好便急匆匆的趕往議事大廳,並讓傳令兵召集蒯良、蔡瑁等文武速速前來議事。
蔡瑁和蒯良幾乎是與劉表一起得到訊息的,不過二人穿戴完畢後卻並沒有急著自己前往州牧府,而是端坐在自家客廳等待著劉表的使者前來傳喚。
他們是荊州數一數二的世家大族,手上掌握的權柄並不比劉表少,所以劉表能夠得到的訊息,他們自然也能得到。
不過二人都是老狐狸了,如果他們自己冒冒失失的跑去劉表府上,那不是赤裸裸的告訴劉表,我們的力量並不比你差麼,這樣除了引起劉表的警覺,不會有任何其他的好處。
所以,等一等劉表的使者,再好好想一想如何行動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