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若不降我,這輩子也就是個校尉到頭了;如果降我,還有機會拜將封侯!”孫紹毫不客氣的說道。

魏延面露掙扎之色,孫紹想了想說道:“也罷,給你一天時間考慮。跟我們走吧,你是大將,我不綁你,你也不要讓我難做!”

魏延點了點頭,不過華成和李異還是一前一後將魏延夾在中間,魏延和孫紹都沒有反對和制止。

太史慈和宋謙等都在城南焦急的等待著孫紹回來,太史慈都有些後悔讓孫紹獨自領兵去偷營了。

就在這時候,探馬來報:“別部司馬大人俘虜敵方大將魏延,正在回軍,如今還有五里!”

城南所有人都歡呼起來,現在除了孫紹所有人都回來了,只有太史慈受傷較重,其他將校都只是輕傷,聽到孫紹也平安歸來,還俘虜了魏延,個個歡呼雀躍!

此戰他們殺敵五千多人,俘虜敵軍一千多人,殺了敵方校尉寇宇,又俘虜了魏延,這是一場偉大的勝利!

孫紹在這場伏擊戰中居功至偉,如果不是他看破失火的破綻,他們最好的結果是守住城池,絕對沒有將計就計大破劉磐的機會。太史慈有心栽培孫紹,不僅將這份功勞給他記上,還親自在全軍大加宣傳,讓孫紹在軍中的威望再上一層樓。

現在就連宋謙也對孫紹心服口服,讚不絕口。

孫紹率領著一千士兵返回來的時候,太史慈和宋謙等將校都很奇怪,不是說俘虜了魏延嗎,怎麼孫紹及其手下都像是出遊了一趟一般,一點也不像經歷過大戰的樣子?

不過但看到跟在孫紹後面的紅臉大漢後,所有人也都放下心來,城牆上計程車兵們更是大聲歡呼起來。

孫紹走到近前,大聲向太史慈彙報道:“末將未能按計劃燒燬劉磐大營,請大人責罰!”

太史慈搖頭道:“當初派你去時候就曾說過,這次去詐營,成功只在五五之數,即便不成也不會降罪於你,更何況厲害生擒了敵方大將魏延,我又豈是賞罰不明的人!”

孫紹看了一臉怒色的魏延一眼,笑著說道:“劉磐大敗將過錯都推到魏將軍身上,魏將軍與其說是被我生擒,不如說是主動來投,魏將軍,你說是不是啊?”

魏延眼中閃過一絲訝色,他當時被劉磐當眾羞辱,只覺再無顏面立於天地之間,因此當時衝鋒不過是求死而已,後來力竭被擒,自己也冷靜了下來,又被孫紹的話影響到,覺得自己確實不應該就這麼屈辱的死了。

江東國險民附,本來順勢歸降江東也是個不錯的出路。不過孫紹招降他沒有提過一句孫權,魏延是聰明人,自然聽懂了孫紹之前的話,要麼降孫紹,要麼去死,沒有第三條路。

很明顯孫紹與孫權並不是一條心,所以降孫紹絕不等於是降江東,這就讓魏延不願意了。因為孫紹的官職還沒有他大呢,自己降了他豈不是更沒有機會建功立業了,那自己還不如死了算了。

不過從太史慈等將領親自出城迎接孫紹的情況來看,自己的計策是被他看破的應該是真的,否則太史慈不用帶著傷親自出城迎接。

而且從太史慈及其手下將領還有這些士兵來看,孫紹在軍中威望極高,全軍上下都對孫紹發自內心的尊重,這根本不是孫策之子這個身份所能享有的,這個孫紹果然不簡單。

至於孫紹剛才的話,是故意在江東諸將面前給魏延留了面子,對此極為看重臉面的魏延也從心裡感激孫紹,不過這並不足以讓魏延對孫紹效忠。

“大人受傷了?”孫紹看著太史慈包紮的傷口,不由得大吃一驚。

“不礙事,皮肉傷而已。”太史慈滿不在乎的說道。

孫紹卻皺起了眉頭,大聲道:“大人身為三軍統帥,一舉一動都身繫著三軍安危。大人受傷了不好好休息,萬一傷勢有變,三軍如何是好?”

太史慈就是這一兩年去世的,這是一直以來籠罩在孫紹頭上的陰影,他不會就是因為這個箭傷吧?

孫紹說得無比嚴肅,眾將聽了都不由得有些擔心。

孫紹組建的醫療隊效果顯著,全軍都認為孫紹不僅智計出眾,醫術也是了得,孫紹說太史慈的傷勢可能有變,其他將領哪能不擔心呢。

就連太史慈也愣住了,他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孫紹忽然單膝跪地道:“如今劉磐大敗,短時間內絕對沒有能力再對我軍造成威脅,軍中事情有宋將軍主持就夠了,請大人回府好生休息,以待來日劉磐捲土重來之時!”

孫紹入軍一來從沒有下跪請命,這是第一次,宋謙等人看著孫紹如此著急,也紛紛跟著下跪懇求太史慈好好回去休息。

太史慈心中有些不舒服,為將者最忌諱的就是被屬下脅迫,孫紹他們雖然是為了他的健康著想,但這種行為與脅迫有什麼區別?

不過終究還是明白孫紹是關心他,並且也理解孫紹畢竟也才十六歲不到,不可能面面俱到。

他並沒有當眾斥責孫紹,因為這樣會損害孫紹在軍中的威望,太史慈想了想還是接受了孫紹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