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再見諸葛,君臣相知(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戰曹彰率領八千北疆騎兵,與曹植、許褚共同領兵伏擊馬超五千西涼軍,結果不僅沒有殲滅西涼軍,反倒是在宜城以西損兵折將,一敗塗地。
這近乎恥辱的失利讓曹彰羞憤欲死,惱羞成怒的他將責任歸咎在曹植身上,因為無論是在山都還是宜城,馬超和趙雲兩次都是從曹植這裡找到了突破口,使得曹軍在大好的局勢下被逆轉翻盤。
這次伏擊戰的失利也將曹植對領軍剛剛建立起來信心完全摧毀,不止是曹彰,戰敗的北疆軍同樣認為是曹植拖了他們的後腿,若非他是曹操之子,只怕他會被北疆軍生吞活剝。
倒是許褚不以為然,曹操更狼狽的時候他都見過,這並不妨礙曹操成為當今天下首屈一指的諸侯。
另一方面,馬超的西涼軍在趙雲的救援下成功逃出生天,但馬超卻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因為經此一戰,曾經名震天下的西涼鐵騎,如今已經不足千人了。
馬超現在的感受,趙雲是最能夠體會的人,當初他和華成率領三千精騎殺入汝南,將曹操治下攪得天翻地覆,成就了他趙雲的威名,但他最後知道只有他和華成活下來的時候,他也是這般感覺。
倒是普通的西涼軍將士們欣喜若狂,在今日的絕境中不僅能夠逃出生天,甚至還將曹軍殺得潰敗,這是他們經歷過最難忘的戰鬥,哪怕他們同樣死傷慘重,但他們畢竟是勝了,並且他們都活了下來,這一切足以讓劫後餘生的他們忘乎所以的瘋狂慶祝。
襄陽境內的機動兵力幾乎都集中在宜城外,被趙雲、馬超聯手殺敗,自此他們領兵南下再無阻礙,直到他們進入了當陽地界,坐鎮襄陽的曹仁才知道曹彰、曹植兵敗的事情。
曹彰回到襄陽立刻向曹仁請命攻打當陽,曹仁卻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現在曹軍主力已經北歸,以襄陽現在的兵力,就算是傾巢出動也未必打得下當陽,更何況他還要防備江夏的周瑜。
面對怒髮衝冠的曹彰,曹仁只說了一句話就讓曹彰悻悻而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
既然曹仁並不會出兵,曹彰、曹植與許褚便拜別曹仁,帶領著收攏的殘兵回許昌向曹操請罪。
江陵城,諸葛亮早上還不曾用早膳,孫紹便來親自拜訪。
諸葛亮吃了一驚,他知道今日孫紹必定會接見自己,卻沒想到孫紹來的這麼早。
昨日孫紹回到江陵,全城共慶,孫紹下令犒賞全軍,孫紹也在宴席上與江陵城的文武共醉一場,諸葛亮原以為孫紹最早也要到下午才會醒來,沒想到這一大早孫紹就來了。
孫紹這次來江陵,其一自然是要安荊南軍民之心,畢竟他被困益州一個多月,關於他的各種流言層出不窮,雖然在趙雲、蔣琬的統御下沒有鬧出亂子來,但軍民多少有些人心惶惶,這種惶恐的感覺就如同籠罩在江陵、籠罩在荊南的烏雲,非孫紹自己現身不能驅散。如今孫紹現身江陵,關於他各種不利的流言不攻自破,荊南軍士氣更盛。
孫紹來江陵的第二件事,就是要督促蔣琬立刻恢復對益州的糧草輜重補給,同時抽調兵力繼續進攻益州,如今益州最精銳的東州軍和最善戰的將領張任皆歿於陣中,正是益州最虛弱,最混亂的時候,也是一舉拿下益州的最佳時機。
除了這兩件事,孫紹在江陵最想見的人既不是趙雲也不是蔣琬,而是諸葛亮和關平。
孫紹如此迫切的想要見這兩人,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都是名留青史的文臣武將,更因為他們是劉備集團的核心人物,有了這兩人的加入,必然吸引劉備核心集團其他文臣武將的歸附,同時也讓孫紹幾乎可以完全繼承劉備的政治聲望。
孫紹早已不是初來乍到的毛頭小子了,對於這些閃爍在歷史長河中的名臣名將,
他依舊心生崇敬,卻也不會過分迷信。
雖然見諸葛亮的心情十分迫切,但孫紹兵沒有因此亂了方寸,到江陵的當天,他也只是與諸葛亮稍微寒暄了幾句,首先召見的依舊是蔣琬等心腹舊臣,以表示他並不會喜新厭舊,讓老臣寒心。
昨夜的酒宴孫紹其實並未飲醉,他只是不想攪了臣下們的興致,這才佯醉離席,到了第二天一早,孫紹終於壓抑不住急切的心情,親自來拜訪諸葛亮,以示誠心和重視。
諸葛亮親自出門將孫紹迎入帳中,如今趙雲、關平都去了當陽監視曹軍北撤,華成依舊留在西陵,江陵城中的軍務,實際上是由諸葛亮在處理,因此諸葛亮依舊住在軍營。
孫紹與諸葛亮已經不是第一次見面了,上一次二人見面還是在長沙的時候,那時候劉備剛剛覆滅,諸葛亮也不過是孫紹階下之囚,二人見面並沒有什麼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