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馬超歸附,江夏來使(第2/2頁)
章節報錯
孫紹先將龐德、馬文鷺扶起,然後對著龐德道:「白馬將軍,有勇有謀,我亦聞名久矣!」
龐德連稱不敢,表示效忠,孫紹又好言寬慰幾句,然後看向馬文鷺,卻發現馬文鷺此時竟然看向了別處。
孫紹循著馬文鷺眼神的方向看去,卻正好看見趙雲,孫紹想起傳言中趙雲娶的正是馬超的妹妹,頓時不得不感慨有的事情或許當真是命中註定。
馬超此時也發現妹妹心不在焉,他唯恐孫紹心生不悅,連忙輕輕咳了一聲,馬文鷺回過神來,面色微紅,孫紹又看向趙雲,卻見他的眼神難得有些慌亂,頓時笑道:「馬姐姐英姿颯爽,不讓鬚眉,讓人好生欽佩。」
馬文鷺謙虛了幾句,孫紹移開目光,似笑非笑道:「子龍想必你們都認識了,他重情重義,文武雙全,聲望功名,俱皆不缺。以我想來,子龍如今獨缺一樣,你等可知,子龍所缺為何?」
趙雲心中一動,似有所悟,其餘人卻是有些摸不著頭腦,既不清楚趙雲還缺什麼,也不清楚孫紹這時候說這話是何用意?
諸葛亮、蔣琬倒是跟孫紹看出一些不同,不過他們與馬超等人卻不相識,若是貿然搭話若是引起馬超不滿,那就得不償失了,因此也緘口不言。
孫紹一時口快,沒想到竟然換來一片沉默,不由得有些尷尬,好在鄧芝見狀站了出來,道:「子龍將軍功業已立,卻未能成家,所缺者乃一知
心人也!」
鄧芝說完,趙雲和馬文鷺各自偷偷看向對方,卻又沒想到對方會看自己,雙目交匯的一瞬間,立即如同觸電一般各自避開,但二人心中,卻不由得再次泛起漣漪。
二人也沒有注意到馬超、孫紹的眼光也都未從他們身上離開,見了二人反應,各自記在心上。
江陵城中早已準備好迎接馬超的儀式,不過江陵剛剛歷經大戰,城中百姓也幾乎全部遷移到了江南,因此也不過是軍人陣仗,孫紹原本還擔心馬超會覺得陣仗不夠,但馬超卻極為受用,他一路打來,要說軍陣,確實什麼樣的都見過,但真心歡迎他的儀仗,這的確是第一次。
孫紹見馬超並無不滿之意,也鬆了口氣,當日便在營中設下宴席,為馬氏兄妹和龐德接風洗塵。
孫紹這邊是大敵剛退,又來新援,軍中上下自是一片歡騰;馬超也是剛剛經受挫折,正是低谷之時,卻得到了孫紹的最熱情的接待,也感覺得遇明主,心情大暢,雙方情投意合,這宴席自然是賓主盡歡。
孫紹得了馬超,歷史上的五虎上將,如今除了已經故去的關羽、張飛,都已經收歸賬下,武將方面還有魏延、徐盛、甘寧、淩統、霍峻等,都是當世良將;文臣方面,龐統、諸葛亮、法正、蔣琬、蒯越、馬良等,更是才中之才。
如此豪華的文武陣容,整個天下也就曹操、孫權能夠勝此一籌,其實單就頂尖的文武來說,孫紹帳下的比孫權甚至要更勝一籌,但荊南基層人才極度匱乏,這才在整體上遜於江東。
現在的人才大多出生於士族世家,他們壟斷著這個時代的知識資源,雖然許多人會覺得世家子弟多紈絝,但事實上再紈絝的世家子弟,掌握的知識也遠非普通人可比,這個時代就算是所謂的寒門,也不過是沒落之後計程車族,真正跟士族沾不上邊的,幾乎是不可能接觸到知識的。
荊南曾經是不折不扣的疲敝下郡,郡中連讀書人都極為罕見,更不要說士族世家,沒有世家自然也沒有世家子弟,這就是荊南基層人才匱乏的最根本原因。
世家少有世家少的好處,比如之前孫紹推行新政,遇到的阻力就小,而世家少的劣勢,在人才上就體現的淋漓盡致。
孫紹謀劃多年,對此自然是知之甚深,因此剛剛在長沙站穩腳跟,便積極興建了長沙書院,佔據荊南其他三郡之後,也立刻大興郡學,以培養人才,如今長沙學院第一第二批的學員也已經學成並在各地效力,但畢竟人數太少,難成氣候。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荊南要完全靠教育解決人才問題,還是道阻且長,為此孫紹也沒少發愁。
好在現在比孫紹剛出走江東時候已經好得太多,正所謂道路是艱難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孫紹對此深信不疑。
想到前途,孫紹自然不可能忘了益州,如今益州最大的對手張任已死,外部干涉勢力曹軍也被打退,益州幾乎已經是荊南的囊中之物,但越是如此,孫紹越是擔心夜長夢多,當晚便下定決心,明日一早便啟程趕往益州,主持對益州的攻略。
次日一早,孫紹便召集文武議事,商議者不止諸葛亮、蔣琬、趙雲、華成等人,就連馬超、龐德也有幸參與,這是孫紹的態度,馬超、龐德也非愚鈍之輩,自然明白這是孫紹表示信任之意,對此也是極為感激。
議事才到一半,便有侍衛來報,說是江夏有使者前來,說是有要事,務必要親見孫紹相告。
江東與荊南此時關係還算和睦,特別是這次江陵南下,周瑜領兵進攻曹操側翼,吸引了大量曹軍注意,這次能夠守住江陵,江夏軍功不可沒。
這次聯合抗曹也讓江陵軍與江夏軍頗有同仇敵愾的感覺,雙方彼此互通訊息已屬於常事,但江夏使者這次非要見孫紹,
卻讓眾人感覺到事情並不簡單。
孫紹讓人帶來使者,使者確認孫紹身份之後,這才遞上一封書信孫紹看完書信後,面色大變,甚至不顧此時正在議事,起身就要離開。
帳中文武俱皆愕然,諸葛亮沉聲問道:「主公,可是周都督身體有變……」
諸葛亮話未說完,孫紹還未回答,但江夏使者臉色卻是鉅變,顯然諸葛亮猜對了。
周瑜病重的訊息可不是能夠隨便洩露的,否則若是被敵軍知道,趁機進攻,這對江夏軍來說可是大大的不利,這也是周瑜只肯讓孫紹知道這個訊息的原因,不過誰都沒想到竟然被諸葛亮看破了。
諸葛亮對江夏使者道:「使者還請稍歇,待吾等與主公議事完畢,立刻與使者回話!」諸葛亮說完,便有侍衛將江夏使者帶下去歇息。
待使者走後,諸葛亮立刻擋在孫紹面前,道:「主公,此時萬萬不可前往江夏!」
諸葛亮此言一出,蔣琬也立刻附和道:「孔明先生言之有理,主公萬不可以身涉險!」
孫紹皺眉道:「周世叔若要害我,就不會出兵相助,你們休要想錯了周世叔!還請讓開!」
諸葛亮半步不退,抱拳道:「周都督自無相害之意,但孫權卻是未必,他帳下眾將也難說得很!曹操圍困之時,孫權便親率大軍直抵柴桑,但到此之後他卻再未進一步,按兵不動,其用意昭然若揭!周都督病重,孫權焉有不知之理?此時來信,難說不是孫權借曹操之刀不成,鋌而走險!主公,如今我軍好不容易撥雲見日,形勢一片大好,豈可在此時以身犯險?主公若當真被人扣在江夏,臣等該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