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漸漸進入年底,長沙也飄起了雪花。

長沙都飄起雪花的時候,北方大地更是天寒地凍,神州大地的烽火終於暫時熄滅了。

在過去的這段時間裡面,孫紹基本都是待在科技院中,他與工匠們日夜研究的是一項偉大的發明——造紙術。

紙在這個時代其實已經出現了,只不過大都非常粗糙,並且顏色很深,最重要的是遇水容易化開,因此並不受人待見。

襄陽是人文薈萃之地,各種新潮的東西在襄陽基本都能見到,紙張也不例外,蒯越送過來的工匠就有一個懂一點造紙。

不過造紙這個在當時是困難的事情,在孫紹這裡卻算不得什麼,得益於後世短影片平臺的發達,各種尋常難見的古法工藝在短影片平臺上都有具體呈現。

孫紹前世關注的一個姓彭的影片作者,各種古法工藝手到拈來,孫紹看了不少,雖然沒有全部學會,但古法造紙卻是記得八九不離十。

孫紹按照記憶先讓工匠們造好工具,找好材料,然後吩咐他們按照步驟一步步去做。

當第一批“紙”面世的時候,孫紹臉色有些尷尬,但工匠們卻是歡欣鼓舞,情不自禁的對著孫紹頂禮膜拜。

因為這第一批紙雖然入不了孫紹的眼,但對比市面上其他的紙,無論是色澤還是細膩程度都好了不少。

孫紹仔細回憶了一下,確定記憶中的步驟都做到了,但結果不太好,他也沒有辦法了,於是他就讓工匠們自行摸索,並承諾材料不夠就找管事官員蔣英,隨便試驗,只要製造出比現在更好的紙,就賞金至少十兩,紙張質量越好,賞金越高。

工匠們都瘋狂了,他們不眠不休的用各種材料進行試驗,就怕自己晚了一步。

這大概就是最早的實驗室了吧,孫紹得意的想到。

紙和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文化傳播的最重要的兩項發明,孫紹人才匱乏,並且本身名聲威望在現在的諸侯之中都不值一提,而且現在大量的人才已經被其他諸侯瓜分殆盡,為了打破這種現狀,孫紹必須做兩手準備。

一是儘可能的用各種手段網羅現在還在野的人才,在這方面,雖然他有著先知先覺的優勢,但身處長沙的劣勢也讓他能做的有限。

現在交通難行,諸侯關係也不和睦,就算是他願意涉險去其他諸侯的地盤拜訪人才,首先一個能不能找到是個問題,找到了願不願意來又是問題。

還有更重要的,萬一行蹤洩露,被其他諸侯暗殺在自己勢力範圍內也不是沒有可能。

孫紹的祖父孫堅,曾經就是在經過劉表地盤的時候被伏擊殺害的。

所以更加務實的做法是自己培養人才,雖然要培養出諸葛亮司馬懿那樣的人才不太可能,但培養一些會識字能算賬的普通人才,卻不是什麼難事。

只要中低層人才的問題解決了,普通政務處理問題就不大了,至於那些涉及到戰略大方向的問題,目前也只能孫紹、黃月英與蔣琬一起商量了。

雖然工匠們熱情高漲,個個眼睛熬得跟兔子一樣,但已經過去十天了,造紙術改良卻一點進展也沒有。

對此孫紹也不著急,他知道發明創造這事兒光賣力氣是沒有用的,必須要有那靈光一閃,必須要有大量的實驗基數,現在工匠們雖然看起來很努力,試了不少辦法,但實際上都還停留在瞎弄的階段。

在等待的過程中孫紹也沒有閒著,他畫了幾個圖紙讓鐵匠幫忙打造了這個世上第一口鐵鍋,以及第一個火鍋。

第十三日的時候,工匠們個個都露出氣餒的神色,當晚孫紹設宴犒賞工匠們,工匠們既覺得心中溫暖,又覺得羞愧難當。

孫紹並沒有與工匠們一同聚餐,只是吩咐蔣英酒肉管夠就自行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