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想法也是天下大多數諸侯以及世家的想法,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蒯越不置可否繼續問道:“公子所言天下之變,變在何處?”

“自然是曹操南征!”

這就是說到重點了,如今天下有識之士誰都知道曹操解決了北方的後患後,必然將目標對準南方,效仿秦皇一統天下,成就不世功名。

曹操一旦完成了一統天下這一壯舉,那麼以他封無可封的功績,以及滔天的威望,登基為帝必然是眾望所歸。

現在天下大多數人特別是南方計程車族都覺得曹操勢不可擋,像蔡氏、蒯氏這樣等著這一天準備望風歸順的家族不在少數。

當然也有不願意的,比如孫權、劉備甚至是劉表這樣的諸侯,以及他們的追隨者。畢竟享受過權力之後,沒有人會心甘情願放棄權力,甘居人下。

權力越大的人,野心越大的人,越是如此。

至於他們的追隨者自然絕大多數也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和地位,都是跟著老大打天下的小弟,誰願意淪為降臣,低人一等?

當然還有一些忠義烈士,風骨難屈的當世俊傑,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名聲以及成就功名的心願,都不會束手就擒。

此事天下豪傑也都心知肚明,目前大家唯一不同的就是對那一戰勝敗的看法,蒯越想知道的也是孫紹對此事的看法,以及支援他觀點的原因。

“在下以為,曹操必敗!”孫紹斬釘截鐵的說道。

“哦,何以見得?”蒯越對這個答案明顯興奮了幾分,不過他更想知道的是孫紹這麼認為的原因。

“其實曹操如果在解決北方後患後,整軍備戰五年,他一定不會敗。不過我料定曹操等不了那麼久,就算是曹操能夠忍耐,他手下的文武也等不及,因此曹操一定會在蕩平北方後攜勝勢立刻南下,如此一來,則其必敗!”孫紹解釋道。

蒯越接著追問為什麼,孫紹這將那些什麼水土不服,軍心厭戰,驕兵必敗等原因籠統的說了一遍。

至於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黃蓋、闞澤等人在赤壁之戰中的表現那是隻字不提,畢竟蒯氏歷史上畢竟是荊州降曹派,孫紹可不會毫無戒備。

他說的這些原因,以蒯越的才智,他仔細想想也能分析出七七八八來,不止是蒯越,孫紹相信曹操帳下諸多謀士大部分也能想到。

問題在於有沒有人願意放棄裂土封侯的機會說出來,而勢頭正盛的曹操又能聽得進去嗎?

孫紹說得含糊其辭,但其信心和氣勢卻是十足,知道孫紹必然還有其他依仗,只是不願意現在說出來。

對此蒯越倒沒有覺得有問題,如果兩人初次見面孫紹就交了自己的老底,那蒯越也不會覺得他是能夠成事之人了。

談話到這裡蒯越心滿意足,孫紹對天下大勢的看法與他期望的一致,並且從各種細節也看得出孫紹有勇有謀,能屈能伸,有奇貨可居的潛質,這就足以讓蒯越暗中對孫紹伸出援手了。

畢竟只是暗中多了一個選擇,而不是全力押注,孫紹目前展現出來的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