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烏桓起兵,風雲突變,看似太平的荊州也是暗流湧動。

隨著劉表與劉備二劉越走越近,蔡瑁也漸漸發覺劉表的防備和猜忌了,他原本是荊州第二號人物,可是劉備的崛起讓他感受到了切身的威脅。

劉備的威脅比蒯氏可強多了,蒯氏雖然是當地大族,但畢竟只是在政治經濟上影響力巨大,在軍事上其實並沒有什麼人才,

蔡氏掌握著荊州近半的兵馬,特別是荊州水軍,在江夏水軍覆亡之後,已經完全掌握在蔡氏及其心腹手中,這也是當初蒯氏是幫助劉表坐上荊州之主的位子,但地位卻漸漸居於蔡氏之後的原因。

可如今劉備在荊州士族的強勢崛起,卻讓蔡氏在軍事實力上的優勢被劉表趕超。

劉備在徐州、在新野百姓心中以仁著稱,但在蔡瑁看來這確是一隻欲豁難填的餓狼猛虎,隨時準備侵吞荊州,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他蔡氏。

蔡瑁也向劉表建言過,劉備絕非久居人下之輩,要劉表小心提防。這話以前劉表聽得進去,可如今劉表已經疑心蔡氏暗中倒向了曹操,哪裡還會再相信蔡瑁的話,蔡瑁幾次建言反而讓二劉走得更近。

蔡瑁對此如坐針氈,原本他也沒有倒向曹操的意思,可是與荀彧一來二往之間,曹操拉攏之意就是禿子頭上的蝨子,那是明擺著的。

蔡瑁思慮再三,覺得就算是荊州劉、蔡、蒯三族齊心協力也難以抵擋曹操兵鋒,更何況是三族這般貌合神離,於是蔡瑁也漸漸真起了倒向曹操的想法。

如果曹操馬上南下,蔡瑁倒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但蔡瑁的使者往來許都,對北方的形勢比其他人知道的多,他知道北方看似基本已經統一,但袁氏殘餘一日不曾剿滅,北方就有復亂的隱患,因此不完全消滅袁氏餘孽之前,曹操是不可能舉兵南下的。

八月烏桓王蹋頓領兵攻打鮮于輔,曹操主力卻在幷州,幽州吃緊,等曹操抽出手來收拾蹋頓,最快也要明年年初,慢的話甚至可能拖延到年中,至於剿滅烏桓要多久,那可真是難於預料了。

畢竟兵兇戰危,即便是所向披靡的曹操,也曾有過數次敗戰之績,烏桓人都是弓馬嫻熟的騎兵,與之交戰更是兇險萬分。

而烏桓之後還有遼東公孫康……

如此遷延日久,蔡瑁就擔心夜長夢多,如果在這期間二劉對自己動手了,蔡瑁不敢想象其中兇險。

蔡瑁將自己的擔心告訴了荀彧,荀彧來信安慰他說劉表要有這等魄力,也不會任由蔡氏發展壯大到此時尾大不掉的程度,讓他只管放心,不過即便如此,為了讓劉表減輕敵意,荀彧也建議雙方暫時停止信使的往來,並且給蔡瑁出了一個主意——與荊州其他家族結盟,儘可能擴大蔡氏在荊州的影響力,劉表投鼠忌器之下,則蔡氏更加穩如泰山。

在荊州找有有實力的盟友,蔡瑁當然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蒯氏,雖然兩家之前鬧得並不愉快,蒯氏甚至被排擠出了襄陽,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如今二劉聲勢大漲,蒯氏雖然受到的波及不及蔡氏,但必然也會感受到威脅。

蔡瑁親自到蒯良府上拜訪,試探蒯良的態度,蒯良對其熱情招待,雖然這次會面二人沒有談及任何有關結盟的事情,不過蔡瑁知道這是一個好的訊號,說明蒯氏在二劉的壓力下也暫時放下了對蔡氏的成見。

次日蔡瑁正準備進一步與蒯良商議結盟之事,卻得知蒯良今日一早已經離開襄陽往江夏去看望弟弟蒯越了。

蒯良去江夏一事也告訴了劉表,說是太久不見蒯越甚是想念,念及蒯越鎮守江夏不可輕動,估計過年也不會回來,所以才決定自己去江夏走一趟。

此事蒯良原本不用告訴劉表,但蔡瑁找好了下家,蒯氏可還沒有,因此蒯良雖然有意跟蔡瑁結盟,但也不願意與劉表交惡。

劉表對蒯良的恭順甚是受用,也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

蒯良此去江夏自然也不是真的太想弟弟了一定要去看看,而是為了與蒯越商議家族的未來,他知道蒯越雖然名氣不如自己,但其智計卻在自己之上。

並且所謂當局者迷,蒯越遠離襄陽許久,他對於局勢的判斷可能會比自己更加清醒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