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不同意曹彰的看法,反駁道:「三哥,諸葛亮此人,不可小覷!當年荊州就有人言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徐元直也曾不止一次說過「諸葛亮之才,勝其十倍」,可見其人定有非凡之處!」

曹彰嗤笑道:「好一個「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了諸葛亮,天下沒安倒是把自己安沒了。至於徐庶,哼,亦不過是無能之輩,否則為何這麼多年,從來不曾有一良策建言?」

曹植剛想反駁,曹操卻是指著曹彰罵道:「豎子,本事不大,口氣卻是不小!你有何能,安敢如此小覷天下英雄?諸葛亮之敗,乃是因為其對手不只有我,還有孫權、孫紹叔侄二人,以一己之力,對抗天下豪傑,安能不敗。此外他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他若早生二十年,現在的天下究竟是何等模樣,卻也難說得緊!孫紹竟然得了此人輔佐,若是這一次不能將其扼殺,其禍不在劉備、孫權之下啊!至於徐庶,哼!」

曹操沒有繼續給兒子解釋,他總不能說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所以才不獻一言,不設一謀吧。

曹彰見曹操發怒,不敢頂撞,只是不甘的低聲嘟噥道:「諸葛村夫,不是你自己說的麼……」

他的聲音不大,但父子倆畢竟離得近,曹操還是聽到了個大概,聞言更是生氣,揚手就要耳光招呼,一旁的曹植見狀連忙替曹彰解圍,道;「父親息怒!以兒臣來看,諸葛亮、關平雖然重要,但若是沒有可用之兵,僅憑他們二人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可能成事。父親之前分析過,按理來說荊南已無可用之兵,那麼諸葛亮和關平帶來的兵馬,到底是從何而來?總不會正是天降神兵吧?」

曹植的話說到了重點,也成功將曹操的注意力吸引到荊南的***上來,荊南既然多出了這麼一路兵馬,那就說明他之前的分析是有錯誤的,那麼到底是哪裡錯了呢?

曹操陷入了沉思,逃過一劫的曹彰連忙擠眉弄眼向曹植表示謝意,卻見曹植也跟曹操一樣陷入深思。

帳中一時間陷入沉寂,許褚和曹彰大眼瞪小眼,卻不敢吱聲,生怕驚擾了曹操的思路,倒是曹休不停地嚥著口水,似乎是有話要說。

曹操很快就從沉思中回過神來,只是他的臉色卻更加難看,曹操掃了帳中幾人一眼,曹彰見曹植還在沉思中,連忙投桃報李碰了碰曹植,讓他也回過神來。

曹彰的小動作自然瞞不過曹操的眼睛,

他瞪了曹彰一眼,然後看著曹休道:「文烈,有話就說!」聽完曹休的話,曹操心中明白,他這場敗仗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對曹休的怒火也減少了不少,曹休畢竟是經歷過荊南反擊第一戰的大將,他的想法曹操覺得很有必要聽一聽。

曹休戰敗逃回來的這段時間,自然不是光想著逃跑,他也在不斷反思為何會敗得這麼慘,之前提出的三個重點情報就是他在路上總結的,同時對於這幾個訊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見曹操讓他說,立刻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道:「這次敗得如此慘烈,末將思來想去,認為我們對荊南的情報有誤,其中最有可能出問題的就是廬陵郡!若是廬陵郡當真起事了,荊南怎麼可能還能調得出來兵馬!」

曹操滿眼讚賞的看著曹休,道:「文烈能夠想到這裡,已經是難能可貴了!你說的不錯,廬陵起事的訊息一定有問題!我們可能中了他們的計謀了!」

曹植皺眉道:「廬陵有毛大人在,若是孫賁反悔,他應該會送回訊息啊?」

曹操嘆了口氣,道:「只怕孝先那邊也不容樂觀啊!」

曹彰大怒道:「這個孫賁,當真是兩面三刀的小人!當初遣使過來,那麼卑躬屈膝,沒想到他竟然敢戲弄我們!」

曹操沉聲道:「孫賁只怕沒這個膽子,我是擔心他們的異動早被龐統察覺了,他們早就被龐統控制了,並且將計就計,放出廬陵起事的訊息,為的就是迷惑我們,讓我們相信荊南已經無力反擊了!」

帳中諸將對視一眼,曹植擔憂道:「敵暗我明,知己不知彼,他們還佔據著長江,可以暗中運送兵力物資,江岸如此綿長,防不勝防啊!」

曹操點頭道:「子建說的不錯,不過現在最危險的,應該是妙才!西陵失守,等於截斷了妙才的退路,若不能儘快奪回西陵,妙才恐怕也有覆滅之危啊!」

曹彰聞言立刻請命道:「父親,兒臣請命帶兵去會會那諸葛亮,替父親奪回西陵!」

曹操聞言搖了搖頭,道:「哪有那般容易,整個荊南戰局,牽一髮而動全身,西陵又有諸葛亮坐鎮,他可不是易與之輩,就憑你,要帶多少兵馬才能奪得回來江陵?」

曹彰剛想說願立軍令狀,但看到曹操威嚴的目光,想到曹休兩萬兵馬都慘敗而回,不由得嚥了咽口水,不敢再說大話。

眾將都將目光投向曹操,等著他下令,曹操卻是用力揉了揉太陽穴,道:「頭痛啊,頭痛!待我歇歇,再作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