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身一擊,反敗為勝(第2/2頁)
章節報錯
被鮮血喚醒的雷銅頓時大怒,以槍為棍向鄧艾當頭砸來,鄧艾招式用老,來不及閃躲,只能棄掉長劍,雙手舉槍接下雷銅含怒一擊。
此時一刀失手的泠苞第二刀也已經向鄧艾劈了過來,鄧艾正與雷銅角力,根本來不及閃躲,在這危急時刻,受傷倒地的張嶷也再次站了起來,挺槍替鄧艾接下了後背這一刀。
鄧艾用力盪開雷銅的長槍,順勢回身一槍,逼退了還想要對受傷的張嶷窮追猛打的泠苞。
剛才這驚險幾個回合,其實都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張嶷以自己重傷為代價,為鄧艾擊殺敵將創造機會,鄧艾也沒有辜負張嶷的信任,短短眨眼的功夫便將楊洪、鄧賢二人斬殺,並且在張嶷的援護下全身而退。
逼退了雷銅、泠苞二將之後,鄧艾看向保護著他後背的張嶷,眼中的情緒複雜難明,有感動,更多的是愧疚。他愧疚並不是沒能保護好張嶷,讓他受了重傷,而是之前他對張嶷的輕視。
鄧艾的高傲是從骨子裡面散發出來的,儘管張嶷投降以後,作為袍澤他從未對張嶷惡語相向,但他卻並沒有看得起張嶷,哪怕他投降是為了家人,哪怕他視鄧艾為榜樣。
鄧艾彷彿重新認識了這個看似懦弱,背信棄義的傢伙,這一刻他知道自己以前誤會他了,這一刻開始,他真正將張嶷視作可以託付後背的袍澤。
但這時候的張嶷卻只是最後擠出一絲笑容,對鄧艾道:「鄧將軍,張嶷本事低微,現已竭盡全力,剩下的、全靠鄧將軍了!」說完,整個人便向後倒下。
鄧艾連忙扶住已經昏厥的張嶷,令人立刻送下城牆去治療,自己則轉過身再次面對雷銅、泠苞以及他們身後的東州兵,他雙眼充滿血絲,眼神中的殺氣令人心悸。
一瞬間失了楊洪、鄧賢,面對鄧艾殺氣四溢的眼神,雷銅和泠苞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寒意,他們用力握了握手中兵器,並沒有立刻發起進攻。
不只是雷銅和泠苞,他們身後的東州兵同樣目睹了剛才的一幕,楊洪、鄧賢都是蜀中有
名的大將,名聲在外,但在四打二的情況下,瞬間被眼前這個小將斬殺了,難道這小將之勇,不在張任之下?
東州兵個個身體強健,單兵戰力極強,但缺乏約束,軍紀極差,這樣的軍隊在順勢甚至均勢的時候作戰極其兇猛,不過一旦遇到困境,也是戰鬥意志下降最快的軍隊。
此時大將四去其二,鄧艾威風凜凜不可一世,東州兵戰心已熄,心生退意。
正所謂將不惜命,士無貪生之戀。江州守軍在目睹張嶷奮不顧死的廝殺之後,個個同仇敵愾,氣勢大漲,鄧艾見軍心可用,趁勢一舉將東州兵趕下城牆。
上牆不易,下牆更難,幾百東州兵擠在一起,下牆的雲梯卻只有幾個,最終活著逃下城牆的東州兵寥寥無幾,就連雷銅和泠苞也在撤退過程中一個被鄧艾打傷,一個被擠下雲梯摔傷。
益州王牌東州軍第二次出擊,進攻的是江州守將「最弱」的南門,張任在派出雷銅、泠苞的時候已經覺得勝券在握了,但是這一次卻敗得比上一次更慘,益州四將,兩死兩傷,這樣的結果讓張任難以接受。
張任顧不得雷銅與泠苞的傷勢,詳細詢問此戰失敗的經過,他站在遠處,雖然能夠看得清楚局勢,但楊洪、鄧賢的死就是那麼一瞬間的事情,許多城上計程車氣都沒弄清楚怎麼回事,張任更加看不明白,他只知道四將正圍著敵軍守城的兩員小將廝殺,然後忽然形勢就急轉直下,楊洪和鄧賢就倒下了,再沒起來過。
雷銅、泠苞二人只好將城上的情形一五一十詳細道來,張任聽說是降將張嶷奮不顧身,毫不惜命的打法讓益州四將毫無防備,在錯愕中被鄧艾抓住機會,擊殺二將的時候,張任也沉默了。
張嶷,這個曾經益州的小軍官,在他投敵之前,張任甚至不知道姓名的一員小將,一員叛將,張任原本也以為就是一個貪生怕死的軟骨頭,沒放在心上,更談不上心疼,但就是這樣一員「貪生怕死」的叛將,卻在益州大軍征討的時候,毫不畏懼,甚至不惜以死相拼,造成蜀中成名的四員大將,二死二傷的結局。
由此可見張嶷根本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反而敢捨身取義,更難得的是有勇有謀,這才能夠在如此不利的局勢下透過犧牲自己,一舉扭轉戰局。中文網
可這樣的人才,在益州軍卻一直默默無聞,城破就降了荊南軍,到了荊南軍不過短短數日,卻對荊南軍如此死心塌地,並且在與益州軍的戰鬥中嶄露頭角,這到底是為什麼?
張任又想到了嚴顏和劉聵,這兩人張任都是認識的,嚴顏老而彌堅,劉聵沉穩持重,他們都是益州宿將,鎮守江州多年,可現在他們同樣選擇了背叛益州,並且與昔日的同僚兵刃相見,死戰不退,這又是為了什麼?
《晏子》雲: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究竟是因為荊南和益州的土壤不同,還是因為荊南之主和益州之主的不同,張任嘆了一口氣,他知道答案,但卻寧願不知道。
荊南,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孫紹,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