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察言觀色,見張嶷眼神並不躲閃,料想他並沒有撒謊,稍稍放下心來,不過他依然告訴張嶷,唯有在此次任務完成之後,才會正式認可張嶷,不過鄧艾也承諾在此期間,一定會讓人照顧好張嶷家人。

鄧艾讓楊雨帶張嶷先去與家人見上一面,自己則去向黃忠賠罪,畢竟剛才在帳中他喧賓奪主,對黃忠來說,是極大的冒犯。

黃忠本就不是記仇之人,適才不悅作色不過是因為喜怒由心,回到帳中心情便已經平復下來。如今鄧艾親自上門賠罪,又將他的計劃和盤托出,黃忠思考過後覺得鄧艾的計劃可行,於是對鄧艾冒犯之事更不在意,當得知鄧艾竟然迫降了張嶷之後,更是轉怒為喜,對鄧艾讚不絕口。

鄧艾與黃忠告別之後,張嶷也見完了母親,二人在城西門會和,鄧艾帶了三百特戰營戰士,張嶷真心歸附,也從城中找了十餘名靠得住的心腹,與鄧艾一同行動。

鄧艾讓所有人穿上益州軍的軍服,然後便帶著一行人向西疾行。

卻說秭歸守將高沛,在發現城中有變的時候便立刻棄城而逃,他一路打馬狂奔,生怕被荊南軍抓到,但行了四五十里之後,發現荊南軍並沒有向西追擊,便放下心來。

這一放鬆下來,高沛便覺得這一戰輸得莫名其妙,好生憋屈,他思來想去也想不出究竟荊南軍是如何入城的。同時這時候也想起來自己丟城失地,甚至只剩下自己一人逃脫,若是如此回成都,不說劉璋如何治罪,這臉面他也丟不起啊?

想到這裡高沛便下定決心決不能就這樣回成都,他要去巫縣、永安縣,永安和巫縣都是巴東郡的大縣,不僅城池堅固,還有益州大將楊懷駐守,有兵馬五千餘,最重要的是,楊懷與高沛交情極好,必能接納他,若二人能夠共同將荊南軍抵擋在這裡,那麼高沛便是戴罪立功,或許不僅無罪,反而有功。

只是楊懷與高沛交情雖好,若是自己如此孤身一人去投楊懷,只怕也會讓楊懷恥笑,這時候高沛有些後悔,當初逃跑的時候,至少應該帶上自己的親兵。

高沛害怕丟人,躊躇不前,趕路的速度便慢了下來。到了第二日,高沛忽然發現身後有一隻三百餘人的軍隊也正向西趕路。

高沛暗中觀察,發現這隊人馬的頭領竟然正是秭歸的校尉張嶷,高沛頓時大喜過望

張嶷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當初這小子竟然想舉家遷往荊南,正好那時候曹操與孫權同時向當時的劉備動兵,荊州戰火紛飛,張嶷擔心家人安危,便在秭歸暫時住了下來。

後來高沛在城中遇到張嶷,發現他武藝不錯,同時也能夠識文認字,於是便將張嶷拉入軍中,張嶷當時認為江陵可能會落入曹操之手,若是如此,那麼荊南就再非平安之地,於是也息了東去荊南的念頭,加入了秭歸軍。

張嶷在軍中能力出眾,得到了高沛的器重,很快便被高沛提拔為校尉,高沛剛才還在後悔逃跑的時候沒有帶上張嶷,否則說不定這小子能給他出出主意,沒想到張嶷竟然真的就出現在眼前。

高沛大喜,跳了出來攔住張嶷去路,張嶷見是高沛,先是一驚,隨即驚喜的叫道:「將軍,沒想到竟然能在這裡遇到你!」

高沛仔細去看,只見張嶷身邊十餘人皆是眼熟之人,是平常與張嶷走得近的將士,又放心不少。

直到看到鄧艾時,發現他與張嶷幾乎齊頭並進,高沛眉頭一皺,問道:「這位是?」

張嶷聞言一愣,鄧艾卻拱手答道:「我們與這些兒郎們都是秭歸附近縣城的守衛和衙役,黃忠攻破秭歸後,便令大軍四處掃蕩,我等縣城實在無力抵抗,只好一路西逃,在路上遇到了張校尉。我等直到校尉竟然是將軍帳下大將,便願意跟著校尉一同來投奔將軍,上天真是待我等不薄,竟然真的讓我們找到了將軍!」

張嶷聞言也是連連點頭,高沛大喜,這些人軍服都是髒兮兮亂糟糟的,蓬頭垢面的也看不清相貌,不過看得出來都是精壯小夥,雖然人數少了點,但只要收拾下拿上武器,這就是一支精兵呀!

高沛大喜,當真是瞌睡就有人送枕頭,正愁著沒有手下,張嶷就帶了一隻兵馬過來,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

高沛當即表示跟著他混,絕不會虧待了兄弟,鄧艾等紛紛向高沛行李,口稱將軍。

高沛問張嶷秭歸城如何被攻破的,張嶷只說他信了高沛的話,守到了半夜以為安全了就去打盹了,然後不知道哪裡天降神兵,開啟了城門,他守不住,只能敗退,具體敵人如何進城的他也不知道。

高沛又問了一些問題,張嶷一一解釋,高沛有些失望,但想到如今形勢下還能有一支人馬,張嶷也算是立了大功,於是也不再提怪罪張嶷打盹的事情,立刻帶著這支人馬向巫縣而去。

高沛一行風餐露宿,連續幾日跋涉,終於抵達了巫縣,楊懷駐守在永安,但巫縣也是他手下把守,早得知高沛兵敗訊息的楊懷早早便趕到巫縣等著高沛,想要從高沛這裡瞭解一些敵情。

高沛見楊懷親自來迎接自己,感動不已,又向楊懷介紹張嶷、鄧艾等人,說他們是自己的心腹愛將,張嶷、鄧艾紛紛向楊懷行禮,楊懷見是高沛親自介紹的,不僅沒有半點生疑,甚至對他們頗為客氣。

楊懷又問了高沛荊南軍的情報,高沛將得到的情報一一說給楊懷聽,當楊懷聽到荊南軍只有區區兩萬人,便驚訝的問道:「秭歸天險之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高兄如何被兩萬人一日便攻破了?」.

高沛自然不會說自己稀裡糊塗也不知道怎麼敗的,藉口說孫紹卑鄙,早就在城中安排了內應,他一時不察為敵所趁,這才丟了秭歸。

秭歸城的險在於它的地勢和城牆的結合,若是從內部被攻破,倒也不是不可能,楊懷也只能接受了這個解釋,隨後楊懷又告訴了高沛這幾日黃忠軍的動向。

在高沛趕路的這幾日,黃忠軍一路高歌猛進,由於秭歸與巫縣之間並無大城,並且道路難行,補給不便,因此這一段益州軍並沒有設定任何關卡,一路上的各縣各鄉哪裡敢於黃忠對抗,紛紛望風而降,黃忠節節勝利,推

進速度極快,快則三五日,慢則七到十日,黃忠軍必然殺到巫縣。

楊懷與高沛接下來一番合計,決定一面向成都求援,一面由高沛守巫縣,楊懷守永安城,二城為掎角之勢,互為臂助,共同抵抗黃忠軍。

由於高沛兵少,楊懷便將巫縣的兩千守軍劃撥給高沛調遣,自己則率領另外的三千精兵鎮守永安。為了擔心兵力不足,二將又打算再從二城之中徵召壯丁,在巫縣湊夠四千兵馬,永安湊夠五到六千兵馬,合計九千到一萬兵馬,加上兩城的城池為依託,必能將黃忠死死地攔在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