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暗中籌備(第1/2頁)
章節報錯
黃月英這一關一過,曹操與孫紹聯姻這件事也就徹底沒有了阻礙,孫紹很快帶著龐統一同再次召見了毛玠,商議婚事。
說是商議婚事,但雙方談判的事情卻幾乎沒有任何涉及到婚事的,雙方談判的重點是在荊州雙方交界的地方減少兵力的事情。
孫紹接受了與曹操的聯姻,承擔上了名譽上的損失,自然是希望在其他方面獲得補償,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換得荊州的暫時安寧,讓他能夠集中力量拿下益州。
之前態度強硬的毛玠此時果然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不僅同意了減少襄陽等地的兵力囤積,甚至連孫紹不過是嘗試一下的索要戰馬的要求,毛玠都同意帶回去請曹操親自定奪。
雙方商定在荊州交界處的兵力縮減到兩萬以內,這已經是一個極地的兵力了,畢竟雙方還要應對來自江夏的威脅,最後毛玠還代表曹操與孫紹並且簽訂了三年停戰的協議。
曹操表現出來的誠意讓孫紹大感興奮,談判完成之後,孫紹高興的設宴為毛玠接風洗塵,並讓長沙文武相陪,賓主盡歡。
三日之後,長沙舉行了孫紹的第二場婚禮,這一場婚禮的規模遠遠比不上之前迎娶黃月英那次,孫紹這邊對外也只是宣稱孫紹是接受了天子的詔命成婚,而不是與曹操聯姻。
這顯然是掩耳盜鈴,但也總比自扇耳光好。
毛玠對此也不在意,事實上孫紹與毛玠在意的只不過是婚禮背後雙方各自的承諾罷了。
唯一對此事感到難過的恐怕也只有曹節了,但在長沙又有誰會真的在意她的感受呢?就連大婚當晚,孫紹甚至都沒有進入曹節的房間,只有黃月英陪了曹節一夜,讓曹節的心裡稍稍好過了一點。
黃月英告訴曹節孫紹只是忙於公務,並非刻意冷落,對此曹節也只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對她來說自從被父親安排嫁過來,她就做好了最壞的準備,如今黃月英的大度體貼已經超出她的預料了,她並沒有再奢求其他。
說到底她也不認識孫紹,兩人之間並無任何感情,孫紹不願意娶她,她又何嘗願意嫁給孫紹,來或不來,看開了就好。
孫紹對曹節也確實不是要故意冷落,只不過一來他潛意識裡認可的還是一夫一妻制,對於突然多了一個毫無感情的妻子,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此外曹節嫁過來到底只是為了聯姻還是作為曹操的眼睛,孫紹不敢確定,在此時籌備進攻益州的緊要關頭,孫紹哪裡敢為了曹節而分心。
並且很不湊巧的是,當天龐統、徐盛和魏延也趕到了長沙,孫紹正好以此為藉口逃避與曹節的見面,而是與心腹文武一起徹夜商談進攻益州的計劃。
徐盛、魏延都是最早跟隨孫紹的心腹大將,隨著孫紹的地盤越來越大,他們各自鎮守一方,也已經是多年沒有再聚首過,見到彼此都頗為興奮。
眾人寒暄過後,孫紹便開門見山講出了此次召集幾位大將齊聚一堂的原因——確定攻打益州的主將。
孫紹原以為三將必有一番明爭暗鬥,爭奪這難得的立功機會,但出乎他預料,三將各自對視一眼後,徐盛便拱手道:「主公,末將推舉黃老將軍為此次伐蜀的主將!」
魏延見狀也拱手附議道:「文向所言極是,末將也認為黃老將軍是伐蜀大將的不二人選!」
黃忠見兩位兄弟都推薦自己,向二人拱手致意,然後向孫紹請命道:「主公,末將當仁不讓,願為伐蜀先鋒!」
孫紹見三將意見一致,當即便拍板黃忠為伐蜀大將,讓他即日開始準備伐蜀事宜,同時令徐盛總督長沙、桂陽兩郡軍事,主要防備江東;魏延總督武陵、零陵兩郡軍事,並隨時準備支援長沙、江陵甚至是伐蜀大軍。
孫紹原本準備徹夜商議的大事結
果沒有用一個時辰便確定下來,他原本還想要邀三將暢飲一夜,但徐盛、魏延知道今天是孫紹大婚的日子,哪裡會如此不識趣,紛紛藉口遠來疲憊,拱手告辭。
孫紹也不好勉強也只好由著他們去了,沒想到二將一出太守府大門,便結伴追上黃忠,吵著黃忠作為東道主,必須要設宴款待他們,二將與黃忠原本就關係不錯,他們又在軍議上鼎力支援,黃忠自然不會拒絕,當即三將一同去了黃府。
三將走後,龐統也起身告辭,孫紹攔住龐統,道:「士元似乎早已經料到此次商議會十分順利?」
龐統笑道:「這樣的結果難道不正是主公想要的嗎?」
孫紹愕然,隨即恍然大悟。
讓黃忠作為此次伐蜀之戰的主將確實是孫紹心中早已經想好的選擇,一來歷史上伐蜀之戰黃忠便為先鋒大將,屢立功勳,如今黃忠就在自己帳下,沒理由閒置不用。
二來,黃忠如今已經年滿六旬,如果此次伐蜀之戰他沒有立下功勞,以後年紀越快來越大,建功立業的機會就更少了,而徐盛和魏延,二將都還年輕,即便錯過了伐蜀之戰,以後也不乏建功立業的機會。
最後,徐盛精通水戰不粘,作為鎮守長沙的大將更為合適,若是讓他去伐蜀,就算他能應付陸戰,但水戰的本事就是徹底浪費了,而徐盛則不然,由他鎮守長沙,萬一與江東開戰,徐盛還能統領水軍,給甘寧最大的幫助,而黃忠和魏延則無法統領水軍。
而魏延原本官位就在黃忠之下,再加上他在荊州之戰的慘敗,如今更不可能讓他居於黃忠之上,所以魏延其實一開始就不是孫紹的中意之選。
徐盛和魏延如此深明大義,主動推舉黃忠,顯然是早將其中關係都分析清楚了,早就做好了決定,所以此事才會如此順利。
孫紹猜的不錯,魏延、徐盛早在趕來長沙之前就分別跟蒯越、潘濬商議過,蒯越和潘濬都是頗有見地之人,自然是將孫紹的想法猜的一清二楚,除此之外,二人如此建議徐盛、魏延,也有交好黃忠的意思,畢竟如今孫紹麾下勢力越來越大,文臣武將也越來越多,他們作為跟隨孫紹的元老派,漸漸走到一起也是必然,也是認識到了這些,魏延才甘願放棄此次機會。
這些事情並不難猜,孫紹如今也算久居上位,手下之人在不斷的猜度他的想法,他也在不斷的思考手下之人的想法,以免出現君不知臣,臣不知君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