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1/2頁)
章節報錯
鄧芝字伯苗,他是真正的名門之後,其祖是東漢開國名將鄧禹,乃是大名鼎鼎的「雲臺二十八將」之首。
盛極而衰,鄧氏自從過了鄧禹最輝煌的一代之後,日漸衰落,一代不如一代。到了鄧芝這一代的時候,鄧氏早已不負昔日榮光,成了真正的寒門士子。
與所有成功的人一樣,鄧芝並沒有自暴自棄,他自小讀書習武,勤修不輟,是真正的文武全才。
鄧芝長大之後,雖有才學,然而無人舉薦,入仕不順的鄧芝決定離家遠遊,他先是去了中原,但曹操帳下人才輩出,鄧芝並沒有找到屬於他的機緣,此時有些灰心的鄧芝在江東和益州之間選擇了益州。
鄧芝原以為江東世家林立,益州機會更多,沒想到到了益州之後,卻發現益州機會更加渺茫,這裡雖然沒有江東那樣的世家,但機會同樣掌握在益州大族手中。
不僅如此,益州大族還有強烈的排外性,當年劉焉以宗室身份入蜀,都被蜀中大族幾乎架空,更不要說什麼都沒有的鄧芝了。
鄧芝懷才不遇,感覺歲月蹉跎,他聽說從事張裕善於相面,於是去請他幫自己看一看,張裕告訴他年至七十能位至大將,並能封侯。
鄧芝這才振奮精神,聽說巴西太守龐羲喜歡結交名士,於是前往巴西,見過龐羲之後鄧芝大失所望,但他奔波已久也不知該往何處,於是便暫時當了龐羲的幕僚住了下來。
鄧芝胸懷大志,自然是不甘寂寞,他雖然身居蜀地,卻是放眼天下,孫紹這幾年崛起於荊南也得到了鄧芝的關注。
原本鄧芝也認為荊南貧瘠,孫紹不過是曇花一現,荊州內戰之時他更看好劉備,但荊州之戰的結果卻讓他大為詫異,對孫紹的看法也就此改變。
此時鄧芝對孫紹已經很有興趣,但他見過太多虛有其表的愛賢之人,對與未曾謀面的孫紹也拿不定主意,於是決定出川親自看一看。
鄧芝辭別龐羲,龐羲極力挽留,鄧芝只好謊稱是要遷居家人來益州,龐羲這才同意,給了鄧芝不少金銀禮物,並派遣護衛沿途護送。
鄧芝出川之後先去了南陽新野老家,這才知道幾年前鄧家村的人都被蒯越遷往江夏,之後又輾轉落戶到了長沙。
長沙是孫紹發起之地,正好是歪打正著,於是鄧芝便又從新野到了長沙。
在長沙找到家人之後,家人的講述和他沿途的所見所聞讓鄧芝相信孫紹絕對是成事在人,於是便安心在長沙住了下來,尋找機會。
鄧氏一族在長沙的人不少,入仕為官的卻只有年紀小小的鄧艾一人而已,鄧芝原本是想見一見鄧艾,由他向孫紹引薦自己。
只是鄧艾這幾個月一直在外,鄧芝住了兩個月鄧艾竟然一天沒有回過,就在鄧芝在糾結繼續等待還是直接去江陵毛遂自薦的時候,鄧芝在長沙學院遇到了一個老人。
鄧芝與老人一番攀談,雙方都是嘖嘖稱奇,互換姓名才知道,老者竟是孫紹的岳父黃承彥。
雙方都是喜不自勝,各自感慨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鄧芝高興終於有了舉薦之人,而黃承彥則是高興又為女婿尋得一個人才。
黃承彥當即拉著鄧芝去找黃月英,現在的長沙是黃忠主事,但許多問題他都會與黃月英商議,黃月英也算得上半個主事之人。
若是一般女子侵佔了黃忠的權力,黃忠必然不服氣,但黃月英與黃忠關係匪淺,黃忠也知道黃月英足智多謀,不輸男子,黃忠也樂得清閒許多。
對於人才招攬這方面,黃忠並不在行,因此黃承彥直接帶著鄧芝來見黃月英。
黃月英對父親的眼光向來是深信不疑,在他看來黃承彥識人之準僅次於丈夫孫紹。
與鄧芝談論一番之
後,黃月英發現鄧芝膽大心細,富有急智,措辭得當,風度翩翩,正是丈夫想要的適合作為使者出使之人,當即便詢問鄧芝是否願意去江陵一趟。..
鄧芝自然是求之不得,雙方一拍即合,鄧芝便乘一葉扁舟來到了江陵。
鄧芝在長沙的時候,因為出遊多年,一事無成,因此從不對他人說起自己這些年的事蹟,正因如此,他才對孫紹竟然知道他來自益州感到十分驚訝。
孫紹不知如何解釋,乾脆避而不答,只是誇讚道:「伯苗之名,我聞之久已,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伯苗之才,我亦愛之久矣,不知伯苗可願屈就,來長沙任職?」
鄧芝雖然是黃月英引薦來的,但他對孫紹以公子相稱,顯然還沒有自認為臣,孫紹此時已經今非昔比,坐擁五郡的他已經是天下僅次於曹操、孫權以及劉璋的諸侯,因此現在招攬人才,孫紹也可以直抒其意,而不會擔心被直接拒絕了。
鄧芝等待這一刻已經太久了,但他依舊不動聲色問道:「我若為公子效力,不知公子以何職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