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想到諸葛亮、關、張、甚至是糜竺、簡雍、陳到這些大名鼎鼎的名字,孫紹便忍不住口水直流,為了這些人才,再難孫紹也要試上一試。

只要能夠得到這些人,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就算是留劉備一命,孫紹也願意一試,劉備雖然是個梟雄,留下可能養虎為患,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真到了自己手下,將劉備父子留在身邊,將其與爪牙羽翼分開,以劉備為質,驅使諸葛亮、關羽、張飛為己所用,其效果與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異曲同工之妙。

曹操挾天子要的是名正言順征討不臣,孫紹挾劉備父子驅使其帳下文武,用的卻是他們的才能。

這樣做自然也有很多問題,比如既要防備劉備又不能對其逼迫太甚,並且他們也很難真正歸心,孫紹也不可能真正信任他們,但相比於將他們全部殺害或者讓他們為曹操、孫權所獲,這樣的結果雖然不完美,也不是不能接受。

除了劉備帳下的人才,這次趁曹操、孫權聯合攻滅劉備的機會,孫紹還想要搶佔江陵,將江陵牢牢握在手中,因為江陵既是荊南向北用兵的橋頭堡,更是孫紹攻入益州戰略的關鍵,如果不能掌控江陵,入川的軍隊便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不要說攻取益州,自保都是問題,所以江陵孫紹是非取不可,這件事的重要性還要高於對劉備。

孫紹可謂是貪得無厭,但龐統、法正卻正希望孫紹如此,只有孫紹永不滿足,才會一直有擴疆拓土的野心,也才有他們這些文臣武將建功立業的機會。

如果孫紹跟劉璋一樣安於現狀,他們也不會選擇孫紹來輔佐。

在曹操、孫權兩個當世最大的諸侯虎口奪食,這事兒看起來挺不靠譜,但與龐統、法正商議過後,孫紹卻覺得這反倒是比收納劉備帳下的人才簡單許多。

原因也很簡單,首先是孫紹對江陵的情況比曹操和孫權瞭解得多,並非說孫紹的情報系統比曹操和孫權厲害,只是因為江陵與武陵不過一江之隔,距離比襄陽和江夏近太多了。Z.br>

此外諸葛亮雖然命令盡力封鎖對北方和東方的訊息,卻沒有下令封鎖南面的訊息,並非諸葛亮對孫紹不設防,而是因為江陵沒有水軍,根本沒有能力封鎖長江,隔斷孫紹的情報渠道。

既然確定防不住,如今兵力本就捉襟見肘的諸葛亮,便索性放棄了這樣事倍功半的行動。

江陵與武陵距離的優勢不僅僅是讓孫紹的情報時效遠超曹操、孫權,更是孫紹奪取江陵的最大的優勢。

無論是襄陽還是江夏,就算是與孫紹同時得到劉備棄城而走的訊息,他們的兵馬要趕到江陵,就算路上沒有遭遇抵抗也要兩到三日,而孫紹的兵馬渡江北上僅僅需要一天而已。

而曹操、孫權與孫紹同時得到劉備棄江陵而走的訊息,這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劉備如今大肆***,便是為了防止曹操、孫權第一時

間得到江陵的情報,只有瞞住曹操或者孫權兩三日,劉備才能確保不會在在入川的路上被曹操或孫權追上。

以諸葛亮的智慧,明知道請報上防不住孫紹,也必會想好後招,若是孫紹貿然追擊,必定遭到埋伏。

孫紹也可以利用水軍優勢將兵馬提前送到劉備入川的道路之前,設下埋伏等劉備自投羅網,但如此一來,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全擒劉備集團,挾持劉備父子,驅使其羽翼。

這是萬不得已的時候孫紹才能接受的結果,一直以來對待麾下文武他都儘可能的以誠相待,這也是麾下這麼多猛將能臣如今能夠為他所用的原因。

若是當真做了挾持劉備父子的決定,那麼防備和猜忌便會一直充斥著他的勢力,長此以往,只怕不止是忠於劉備的部將,其他部下一樣會人人自危,長此以往,勢力的凝聚力便蕩然無存了。

「士元,難道就當真沒有辦法讓劉備死於曹操或孫權手中嗎?」孫紹咬牙切齒的問道。

龐統輕撫頜下短鬚,道:「要劉備死,又不願殺他,那便只能是借刀殺人了!」

孫紹皺眉道:「借刀殺人,我也想過。只不過曹操、孫權都是當世雄主,要讓他們中計談何容易!」

龐統笑道:「這事卻是主公想麻煩了。此計雖然瞞不過曹操、孫權、周瑜、賈詡,但戰場最前沿的卻不是他們,他們未必能夠抵擋的住生擒劉備的誘惑,所以只要我們看準機會,將訊息透露給曹操或孫權先鋒大將,讓他們沒有時間請示,此計成功機會並不小!」

孫紹聽完茅塞頓開,大笑道:「如此一來,此役我的兩個目標都有機會實現了。士元,幸虧你不是我的敵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