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趙雲沒有帶弓,法正鬆了口氣,他聽說過趙雲的勇猛,有些擔心趙雲會兵行險著對孫紹不利,但既然未帶弓箭,只要保持距離,便不虞有他了。

孫紹點了點頭,快步登上寨牆,果然見趙雲一人一馬,安靜的立在寨外一箭之地處。

趙雲也看到了寨牆上的孫紹,他策馬緩步向前數步,拱手道:「紹公子,趙雲有要事相商,可否容我近前一敘?」

孫紹毫不猶豫道:「子龍相邀,焉有拒絕之理,還請子龍稍候!」

孫紹說完便向徑直走向營寨門口,諸將頗有疑慮,擔心趙雲有詐,紛紛勸孫紹就在寨牆上與趙雲對話,或者讓趙雲入寨商談。

孫紹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他相信趙雲絕對不是卑鄙小人,如今可能是招攬趙雲最好的機會,他不想讓趙雲覺得自己對他有所懷疑。

只不過諸將也是好意,孫紹也不想拂了麾下文武的好意,於是退後一步接受了手下的建議,在外袍裡面又穿上了一件軟甲。

趙雲看著孫紹營門大開,孫紹在中間的簇擁下徑直走了出來,直走到距離自己數十步的距離才停下來,心中暗暗感慨孫紹的氣魄,同時也對孫紹的信任頗為感動。

孫紹勒馬站住,這個距離是比較安全的距離,對孫紹如此,對趙雲也是,保持這樣的距離對話,也能消除趙雲的戒備之心。

趙雲在馬上躬身道:「多謝公子信任!」

孫紹回禮道:「即便你我敵對,我對將軍也絕無任何猜疑之心,我盼將軍如盼日月,只是不知將軍如何才肯助我?」

趙雲搖頭苦笑道:「公子只要願意,雲必為公子階下之囚,敗軍之將,何勞公子如此費心?」

孫紹正容道:「不錯,不瞞子龍,我不僅不曾攻打子龍營寨,甚至命令水軍網開一面,放劉備北歸,便是為了成全子龍的忠義,讓子龍完成劉備所託之事。劉備放棄了子龍,如今劉備已經安然返回江陵,子龍已經對劉備仁至義盡,此時此刻,何以依舊猶豫不決?」

趙雲仰天長嘆一聲,道:「趙雲此來,有兩個要求,若公子答應,趙雲願降。」

孫紹聞言大喜,又擔心趙雲說出什麼難以達成的要求,道:「子龍請試言之,只要我能做到,必不推辭!」

趙雲拱手道:「第一件事,請公子饒恕我帳下將士性命!」

孫紹眉頭一皺,趙雲見狀連忙補充道:「雲深知武陵北部諸縣遭受的劫難,只是他們當時也都在雲之麾下,雲敢保證他們絕對只是搶奪軍資,不曾做下其他惡事!雲也不敢請公子寬恕其全部罪責,只求公子饒他們一條性命!」

孫紹想了想,荊北軍在武陵北部諸縣燒殺搶掠,如今已經放走了劉備及其大部,孫紹原本是是打算將留下斷後計程車卒進行公審,以平息民怨,籠絡民心,給百姓一個交代。

孫紹原本也沒打算處死這些士卒,亂世之中人命如同草芥,但同樣的對於諸侯而言,人口也是最可貴的資源。他原本也只是打算效仿之前處理劉磐麾下士卒的方法,將這些被俘計程車卒作為苦力,建設被破壞的北部數縣的基礎設施,過個三五年再將他們或編入軍中,或放回鄉里。

既然趙雲保證這些手下都是他約束的,不曾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趙雲也沒有讓自己不追究,這個條件倒也不是不能答應。

想到這裡,孫紹點了點頭道:「子龍既然做出保證,我自不懷疑,此事我答應了!只不過他們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必要吃些苦頭,否則我也不能向治下百姓交待,此事還須向子龍提前言明。」

趙雲臉上終於露出幾分神色,誠懇的說道:「多謝公子!」

孫紹笑著道:「子龍第二個條件是什麼?」

趙雲面帶微笑,道:「趙雲以忠義為立身之本,然而一身本領所長不過武藝二字,公子若要折服於我,就必須勝過我手中長槍!」

孫紹一愣,隨即差點氣暈過去,趙雲如今正是巔峰年紀,華成、鄧艾武功都還不錯,但畢竟年齡都還小,他們巔峰時期或許能跟趙雲打一打,此時卻萬萬不是對手。

他麾下除了黃忠,只怕難有對手,如今黃忠還在長沙,這個條件他如何達成?

孫紹都不得不懷疑趙雲是不是故意為難他,不過趙雲隨即道:「無論公子出幾人,趙雲只一人一槍,只要公子帳下諸將能勝過我手中長槍,趙雲便降!」

孫紹合計了一下如今帳下可戰之將,以華成為首,還有鄧艾、李異武藝都還不錯,沙摩柯也有一身蠻力可堪一戰,其餘徐正、楊雨之流只怕派不上用場。

孫紹此時當真是後悔沒有將魏延一起帶來,否則有華成、魏延再輔以其他諸將,以車輪戰來,未必不能擊敗趙雲。

可魏延此時還在武陵城,後悔也是無用,孫紹正懊惱間,忽然身後傳來一陣大笑:「主公,看來我來的正好啊!趙將軍,你可休要小覷我等!」

孫紹聽著這熟悉的聲音,頓時大喜,來人正是淩統,淩統的武功自然是不如魏延,但也只是稍遜華成,有他加入,擊敗趙雲的機會便大大增加了!

華成、鄧艾等也是躍躍欲試,孫紹咬牙道:「好!不過……」

雲笑道:「公子放心,我必不會傷害他們性命!」

孫紹這才下心來,拍板道:「一言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