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最後瘋狂(第1/3頁)
章節報錯
當孫紹知道自己一不小心做了司馬懿第二之後,那一刻當真是百感交集,但是他能做的也只有苦笑自嘲了,畢竟再後悔時光也不會倒流。
蒯越也有些尷尬,他是最堅定的勸諫孫紹不要出兵的,現在這個結果除了孫紹,最尷尬的就是他了。
孫紹並沒有埋怨蒯越,畢竟蒯越只是建議者,拍板決定的還是他自己,並且蒯越的思路想法並沒有錯,以結果來推導過程錯誤是不可取的。
華成和魏延則是萬分可惜,那感覺就像是損失了一個億,他們不敢在孫紹孫紹面前抱怨,但對堅決反對出兵的蒯越卻頗有微詞。
孫紹對二人的表現看得分明,於是找了個機會將華成、魏延、蒯越叫到一起,將自己對此事的看法詳細的說給華成和魏延,也讓蒯越將自己為什麼反對出兵,以及他對整體局勢的看法也開誠佈公的講給華成、魏延二人。
華成、魏延並非是一味逞強鬥狠的莽夫,二人都是會思考的將領,孫紹和蒯越將局勢利弊如此掰開揉碎的講出來,二人細思之後也想清楚了,此事雖然事與願違,但並不意味著孫紹和蒯越的想法就錯了。
孫紹受後世偉人的影響,非常重視麾下文臣武將的思想統一,這是精誠合作相互配合的基礎,,經過這次開誠佈公的談話,華成、魏延對蒯越的看法也消失了,談話的最後,孫紹總結道:“孱陵這一陣我們的確是輸了,但於大局而言,我們卻沒有輸!荊北百業蕭條,四面皆敵,如今精兵強將盡集於武陵,本土防備空虛,如此危局,久必生變。我們只要守住武陵,讓荊北軍不得寸進,每拖一天,荊北便多一份變數,即便劉備、孫權按兵不動,以荊北的農業基礎,再過一個月,敵軍便會斷糧!諸位,勝利離我們已經不遠了!”
華成、魏延、蒯越聽完精神俱是一振,他們對蒯越堅守不出的策略不滿,多少也有一些守城吃力,想要透過出擊一舉解了武陵之困,如今聽孫紹這麼一分析,頓時覺得信心大增。
荊北軍大營,張飛、趙雲率軍大勝而回,然而回到帥帳見到劉備和諸葛亮之時,卻見二人臉上並無幾分喜色。
在二將回來之前,劉備與諸葛亮就當下形勢進行了分析,最後得出的結果卻不容樂觀,正如孫紹所言,荊北的經濟形勢已經不容許他們長時間作戰了。
荊北曾經一度是比中原更加繁華富庶的地區,但在經歷赤壁之戰,三家混戰之後,曾經富庶的荊北已經被戰火摧殘的不復往昔。
劉備掌管荊北之後,原本有一點時間休養生息恢復生產,但隨著張松來訪,西進益州的視窗開啟,劉備立刻開始備戰入川,這也意味著放棄了最後一點恢復生產的機會。
張松東窗事發,西川閉關謹守,劉備不僅失去了入川的機會,面臨的更是經濟崩潰的荊北。
隨著荊州內戰開打,為了應付戰事,劉備不得不繼續壓榨荊北最後一絲潛力,如今的荊北已經是餓殍遍地,民不聊生,劉備積攢一生的好名聲也不復存在了。
荊州內戰持續了大半年,劉備軍近乎掠奪取得的軍資也已經消耗殆盡,若非秋糧到倉,荊北軍甚至連渡江做戰的糧草都成問題。
可是即便如此,如今戰爭又持續了一個月,秋糧最多能夠再支撐一個月,之後荊北軍就將面對斷糧的絕境。
諸葛亮先將形勢一五一十給張飛、趙雲二人講解清楚,然後沉聲問道:“如今我們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趁著現在後路已經打通,撤回江北,儲存實力,積蓄力量,再等天下大變;其二就是破釜沉舟,攻破武陵。”
諸葛亮還未說完,張飛便大聲道:“開弓哪有回頭箭!都打到現在呢,哪有半途而廢的道理!軍師,繼續打吧!”
諸葛亮與劉備剛才分析之時便出現了分歧,諸葛亮認為此時攻陷武陵幾乎沒有勝算了,因此應該回江北,儲存實力再做打算(本章未完!
第二百八十六章 最後瘋狂
。
諸葛亮也知道回去後面對的是經濟崩潰、四面皆敵的荊北,但只要實力還在,便還有合縱連橫借力打力的餘地,一旦出現曹操與孫權開戰,或者孫權與孫紹開戰,或者西川有變,雖然困難重重,未必沒有機會。
而如果此時還不會兵,一旦南征大軍遭遇大敗,不僅武陵不可能得到,荊北也將失去,從此再無翻身的機會。
劉備則認為目前還沒有關中之戰的訊息,曹操不會南下,而孫權剛剛派魯肅過來與自己訂立了三月之約,在如今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孫權應該不會在此時背盟,因此堅持要再打一個月,如果不行,在按照諸葛亮的建議,退回江北再做打算。
二人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才召集張飛、趙雲一同商議此事,如今張飛很明顯是跟劉備意見一致,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趙雲。
趙雲低頭沉思,過了許久才抬頭道:“我認為應該撤軍,儲存力量,再圖大計。”
趙雲說完,諸葛亮微微頷首,張飛大急道:“子龍,何故如此膽小!”
趙雲皺眉道:“翼德,此時大軍主力未損,但軍糧只有月餘,若再打下去,軍糧何在?難道要等糧盡之時再退,那時候軍心惶惶,一退必是潰敗,屆時萬事皆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