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再陷僵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逢城必克,遇軍必破!」
「逢城必克,遇軍必破!」
就在此時,破軍營的口號從東邊山谷中傳來,聲音嘹亮雄渾,氣勢沖天。
隨著一隊隊盔明甲亮的破軍營戰士從山谷中列隊而出,武陵城交戰的雙方陷入了冰火兩重天。
守城將士士氣大振,紛紛高升吶喊,呼應城外的破軍營,同時也瞬間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紛紛向城頭上的敵軍猛攻。
攻城的荊北軍則有些慌亂,就連劉備也有些茫然,不知道此時是該繼續進攻還是撤下城去先擊退破軍營。
諸葛亮也非常不甘心,眼看就要成功攻佔武陵,此時荊南最負盛名的破軍營卻突然出現,他明白此時如果撤下來,再想攻下武陵城,只怕要付出數倍的努力,而且還未必能夠成功。
諸葛亮第一時間下令後軍分出一營前去阻擊破軍營,只要他們能夠阻擋住破軍營衝擊主陣,只要能在主陣被攻破前向攻破了武陵城,那麼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此時武陵城上交戰的雙方也意識到了雙方主將的決策,攻城的更加兇猛,守城的也更加頑強,雙方將士都殺紅了眼。
破軍營與荊北軍後營也很快交上了手,由於淩統攔江阻截,華成在江灘之戰都造成了荊北軍不小的傷亡,荊北軍還要留下趙雲保護艦船以及後路,攻城的荊北軍原本數量也不過八千人多人。
此時後軍只留下千餘人保護主陣的諸葛亮,剩餘的三千多人全部去阻擊破軍營了。
但破軍營畢竟不是武陵新軍,他們曾經數次奇襲敵後,以少勝多,如今裝備更是冠絕天下,其戰鬥力已經超過了荊北軍。
此時破軍營出其不意,荊北軍倉促迎敵,其士氣又低了幾成,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荊北軍此時的狀態迎戰破軍營,其結果可想而知。
在諸葛亮難以置信的目光中,荊北軍剛一交手就落入了下風,破軍營中一個年輕的小將左衝右突,勢不可擋,如同一把鋒利的尖刀,撕開了荊北軍的陣型。
破軍營的帥旗之下,還有一人仗劍而立,穩如泰山。
諸葛亮第一眼還以為前方衝殺的就是孫紹,畢竟作為江東小霸王獨子,孫紹的武功即便不是頂尖,一般士卒奈何不得他也屬正常。
可看到破軍營軍旗之下那人,諸葛亮一下就認定此人才是孫紹,那麼那員勢不可擋的小將又是誰?
諸葛亮心中苦笑,荊南明明是人才匱乏之地,這孫紹從哪裡又招來這樣一個青年才俊?想到荊南的人才,諸葛亮又想到長江上勇猛無畏的淩統,還有及時讓淩統退兵的人,這荊南何時人才如此興盛了?
諸葛亮再次發現他們對荊南實力的預估實在是太低了,事到如今他心中萬分不願,還是不得不下令鳴金收兵。
後營此時敗相已露,城牆上的守軍戰鬥力不減反增,此消彼長之下,攻佔武陵已經成為奢望。
如果城頭上的大軍不及時撤回來,一旦後營潰敗,一場他們承受不起的大敗在所難免,到時候孤軍深入的他們能不能安然撤回去可能都是問題。
隨著鳴金聲響徹戰場,張飛、劉備、劉封也不得不撤下城頭,開始回防主營。
看著強大的敵人放棄了進攻,守城將士開始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華成擦了擦嘴角的血跡,振臂高呼道:「武陵軍威武!武陵軍必勝!」
「武陵軍必勝!武陵軍必勝!」
華成身邊計程車卒開始跟著振臂高呼,聲音漸漸匯聚到一起,所有士卒包括城中的百姓都跟著一起放聲大喊。
數萬人齊聲高喊,其聲勢是何其浩大,即便荊北軍都是見過大場面的,也不由得聞之動容,膽小的已經面露懼色。
孫紹率領的破軍營擊破荊北軍後營之後也沒有繼續追殺,而是緩緩的退了回去,荊北軍也沒有再追,畢竟他們對此地地形並不熟悉,否則也不會讓破軍營潛到大軍之側還沒發覺。
也幸虧破軍營只有三千人的兵力,如果他們有五千人,這一戰荊北軍就要一敗塗地了。
荊北軍大營,不止士卒們士氣低落,就連張飛、劉封也是憤憤不平,認為諸葛亮不該在關鍵時刻鳴金收兵。
劉封身為晚輩還有所顧忌,張飛卻是在議事時毫不客氣的當面指責諸葛亮,還好劉備並非糊塗之人,知道諸葛亮的決定並沒有錯,因此嚴厲呵斥了張飛。
張飛的牢騷諸葛亮並沒有放在心上,張飛也只是太不甘心,並非看不清局勢,被劉備一頓呵斥也就不再繼續胡鬧,然而他剛冷靜下來,諸葛亮下一句話又讓他繼續跳起腳來。
當劉備問及諸葛亮眼下形勢是該繼續進攻還是撤退的時候,諸葛亮毫不猶豫的建議退守作唐縣城,等待關羽派遣的援兵。
聽說要不進反退,張飛立刻跳了起來,大聲反對道:「軍師,此時豈能撤退?今日破城只差一步,待俺們歇息一晚,明日必能破城!」
諸葛亮苦笑著解釋道:「三將軍,豈不聞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今日我們確實差一點就攻破了武陵,但這樣的機會短時間不會再有了。」
「為什麼?」張飛不服,悶聲問道。
「翼德,你就沒那些新兵打到最後的表現與我們剛登城之時簡直判若兩人,敵軍越戰越勇,而我軍氣勢已經是三鼓而竭了。此消彼長,再想登城談何容易。」劉備輕嘆一聲道。
「是啊,如今守軍不僅士氣大振,經過此戰其戰鬥意志也得到了鍛鍊,他們已經不是一隻新軍了,我們如果還要輕視他們,是要吃大虧的。而且孫紹親率破軍營就在外圍遊弋,我們也不得不抽出很大一部分兵力來防備,否則今日之事還會再現。」
諸葛亮說到這裡,苦笑道:「而我們眼下兵力已經是捉襟見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