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變生肘腋(第1/2頁)
章節報錯
沅陵是武陵郡和零陵郡邊界的一座縣城,也是沅水和酉水交匯處。
武陵郡和零陵郡同在雪峰山脈下,這裡多山多石,道路崎嶇難行,作為後世被稱作「三湘四水」之一的沅水,自古以來便是武陵郡及其重要的水路運輸要道。
沅陵扼守沅水,也成了武陵郡雖然城池規模不大,但戰略意義極為重要的一座城池。不過即便是在孫紹的治理下,這裡的發展也並不好,因為這裡蠻漢混居,甚至蠻人佔比超過了一半。
這裡的漢人大多數都不信任地方官府,更不要說那些蠻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族長,甚至蠻王統治,對官府的話向來是想聽就聽,不想聽就當是放屁。
孫紹一統荊南之後,任命蒯越為武陵太守,又令魏延坐鎮武陵。
蒯越雖然不負智者之名,但作為這個時代的文人,他從內心看不起蠻人,從沒將蠻人的事情當成事情,也不覺得這群蠻人能幹出什麼大事來。
魏延鎮守武陵,主要防備的也是荊北的劉備軍,也從沒關注過武陵郡南部的五溪蠻,在蒯越和魏延看來,只要這些蠻子不生事端,他們也懶得去管。
如今荊北荊南已經全面開戰,所有人的注意力也都被吸引到長江兩岸,幾乎沒有人關注到武陵南部的五溪蠻,除了一個來自益州的有心人。
這個人就是張松好友,與其共謀進獻益州的法正法孝直,此時法正與蠻王田布相談甚歡。
張松被劉璋斬殺以後,法正和孟達由於不在成都,沒有被當場擒拿,他們提前得到了劉璋要捕殺他們訊息,逃出了益州。
孟達如今不知所蹤,法正由於當時正在川東,於是便選擇的最近的出川道路,跟著一個商隊到了荊州。
法正一直疑惑張松的事情為何會洩露,後來荊南突然開始調兵遣將,矛頭直指荊北劉備,法正也和諸葛亮一樣猜到,這件事必然跟荊南的孫紹脫不了干係。
法正對劉備也沒什麼好感,當初他與張松也並沒有看好劉備,是準備將益州獻給曹操的,後來張松被曹操一通奚落,又到荊北轉了一圈便改弦更張開始鼓動孟達和他一同追隨劉備,法正也無所謂。
張松因為幫助劉備被殺,但法正卻沒聽說過劉備對此有任何表示,這讓法正心中不快,不願繼續追隨劉備。
孫紹害死了張松,法正也不喜歡,如今這兩人打了起來,這在法正看來就是狗咬狗,法正希望他們打得越激烈越好,他先在荊北待了一段時間,又偷偷渡過長江,來到了武陵。
法正既到過荊北,又到了荊南,對比兩地,很快得出荊北兵強,荊南富足,並且潛力巨大,僵持下去,荊北必敗的結論。
荊北勝或者敗法正並不在乎,但他想要兩家兩敗俱傷,廝殺的更加慘烈,自然是要幫助相對弱小的一方,於是他便下定決心給荊南找點麻煩。
若是一般人,單槍匹馬就算是想鬧事也力有未逮,但他是法正,他就有辦法。
法正在武陵,孫紹各種兵馬調動他並不難打聽,憑藉著打聽到的一些訊息,法正很快找出了孫紹排兵佈陣的最大漏洞——後方空虛。
孫紹將幾乎所有的兵力都佈置在長江沿岸,構建了三道防線,但在武陵南部,兵力卻十分薄弱。
孫紹算漏了領地內部的敵人,五溪蠻族。
五溪蠻是指生活在沅水上游雄溪、樠溪,酉溪,沅溪,辰溪一帶的蠻族統稱。
五溪蠻與其他地方的生蠻或者山越不同,雖然同屬異族,但五溪蠻已經有許多熟蠻,他們保持著與漢人的溝通,很多熟蠻也已經走出深山,開始學習漢人的耕種技巧,與當地漢人生活在一起。
熟蠻也是服從官府統治的,他們與漢人一樣繳納賦稅,孫紹也遍將他們都預設為治下子民,並沒有將其視為敵人。
然而五溪蠻並不是全部歸順的,五溪蠻各部族的貴族及首領就對孫紹非常有敵意,因為孫紹實行的新政,使得更多的五溪蠻人紛紛走出深山,這些走出去的蠻人渴望更穩定更美好的生活,接受了荊南官府的管理,自然也就脫離了蠻族首領對他們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