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聽徐庶這麼說,又覺得有了一絲希望,於是問道:“元直此話何意,難道元直覺得還有可能請孔明出山?”

徐庶笑道:“孔明不出,乃是洞察天下,以求明主。孔明心高氣傲,非是召之即來之輩。這天下或許有人能請他出山,但此人絕非徐庶,至於那人是不是主公,那就要看主公自己了!”

劉備心中明悟,道:“我明白元直的意思了,改日定當親自拜訪,求孔明出山相助!”

徐庶笑道:“如此之怕不夠,公主需謹記,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劉備鄭重的點了點頭,然後又去找趙雲。

此時新野萬餘兵馬已經全部退回新野,沒有戰事的日子,關、張、趙各自訓練麾下士卒,趙雲見劉備過來,連忙上前拱手行禮。

劉備示意不必多禮,然後看華成不在,於是問道:“華成小兄弟沒有跟著你?”

趙雲道:“華兄弟於主公與我都有恩情,然而軍營重地,他畢竟不是我軍之人,我讓他在家中練習,不曾帶到軍營。”

劉備表揚道:“子龍公私分明,諸將楷模!不過子龍有沒有想過讓華兄弟加入我軍?”

趙雲苦笑道:“此事何須主公提醒,我亦問過華兄弟,只不過他說,他家公子於他有二世之恩,他不可背之!他還說如果必須加入我軍才能請教,他這便回江南。”

劉備聞言不僅不生氣,反倒讚道:“忠勇可嘉,他讓我看到了子龍年輕時候啊!”

趙雲笑了笑,他也有這種感覺,這少年卻是有幾分他當年的模樣,這也是趙雲願意傾囊相授的原因。

此時長沙郡的孫紹也知道襄陽的變故,對於劉表因病被翻盤,孫紹也只能感慨天有不測風雲,同時也明白了為何劉琦作為荊州之主劉表長子,明明比弟弟大那麼多,卻為何前壓不住蔡蒯,只能將基業拱手送給劉備,這純粹是個坑爹玩意兒。

王啟也送回了資訊,襄陽的情報網已經初步建立起來,他會在襄陽坐鎮,待情報網完善之後向新野甚至是宛城輻射。

第二件事就是華成已經跟劉備去了新野,他信中問需不需要隔段時間去新野聯絡華成,孫紹知道王啟是在暗示他擔心華成一去不回。對此孫紹卻不擔心,華成是不可能背叛的。

孫紹也沒有說王啟不該懷疑華成,畢竟王啟現在以長沙貨商的身份行間諜之事,本身就該保持警惕,警惕所有風險。

最後一件事,王啟嘗試著去拜訪諸葛亮,只不過結果與預料的一樣,連諸葛亮的面都沒見到,諸葛亮避而不見,對外說是去雲遊了。

對於諸葛亮,孫紹自然是想將其招致麾下,他也覺得此事幾乎沒有可能,但他還是想要讓王啟接觸一下,看看諸葛亮的反應,結果不出所料。

“諸葛亮縱有鬼神之力,終究難以逆天而行,劉備得了臥龍鳳雛,也未能一統天下,可見人力有時盡,唯有科技之力不可阻擋!”孫紹在心中鼓舞自己。

此時遠在幽州的曹操終於收到了曹仁兵敗淯水的訊息,他知道這已經是數日之前的訊息了,生氣也是徒勞,他也相信荀彧可以把控住局面,將事情處理好。

荀彧沒有直接處置曹仁的顧慮曹操也清楚,於是他回了一封信,信中告訴荀彧許都所有事物他都可一言而決,無需有任何顧慮。

與此同時,曹操也讓荀彧打探那個徐庶的底細,他知道曹仁或許輕敵大意,招致失敗,但如果徐庶沒有真才實學,是不可能讓曹仁敗得如此之慘的。

與此同時曹操下令不計成本加快二渠開鑿進度,他已經迫不及待解決幽州之事,然後牧馬江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