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之前靠著販賣長沙印刷的書籍賺得盆滿缽滿,現在長沙又剛推出了果酒,其無論是酒水色澤還是芳香都遠超市面上其他地方的果酒,更重要的是量大,而且成本便宜,於是又將長沙第一批數量不多的果酒搶購一空。

由於長沙書籍的火爆,各地的商人、匠人也都將精力投入到造紙技術的改良上面,如今市面上已經出現了一些不遜於一般長沙紙的紙張。

只是這些小作坊模式的成本和效率如何比得上長沙這種工業化模式,因此雖然也能夠賣的不錯,但無論是利潤還是體量都跟長沙無法相提並論。

再加上孫紹超前的品牌意識,所有長沙出去的商品都有獨特且明顯的的長沙印記,辨識度非常高,這讓長沙商品牢牢抓住了各地上層達官顯貴的市場。

長沙如此蓬勃發展的商業孫權自然也注意到了,只不過孫紹去年不僅上繳了賦稅,還超出其他郡許多,加上孫權知道長沙官府減免新民賦稅三年的事情,孫權及魯肅都認為孫紹上繳之後剩餘的並不會太多。

並非是孫權和魯肅麻痺大意或者小看了孫紹,實在是時代侷限性讓他們根本想象不到孫紹的商業到底有多賺錢。

再加上孫紹雖然府庫有錢,但是孫紹依舊沒有擴充軍備,這讓孫權和魯肅更加覺得孫紹志不在天下,因此放鬆了對孫紹的警惕。

他們哪裡知道孫紹上繳的賦稅甚至不及長沙收入的一成,而孫紹之所以不現在發展軍備,是為了藏富於民,夯實長沙商業基礎。

等到明年的這個時候孫紹開始擴種軍備的時候,他的軍力膨脹速度會讓天下諸侯都為之側目。

真正知道長沙巨大財富的除了孫紹他們自己,就是黃濟為首的商會,只不過作為商人他們自然是希望分一杯羹的人越少越好,誰都不會傻到將長沙的商機洩露出去,讓別的商人來跟自己搶錢。

還有一個隱隱知道長沙巨大商機的人是蒯越,江夏作為長沙商人北上的必經之路,幾乎所有的商人都會經過長沙,蒯越從今年增幅巨大的從商人收取的商稅感覺到了孫紹那邊巨大的商機。

這讓蒯越更加欣賞孫紹,也加大了對孫紹暗中支援的力度。

蒯越沒有將這件事洩露出去,只是悄悄的自己也組織了一支商隊,開始與長沙進行貿易,這支商隊的背景孫紹自然是知道的,但他與蒯越心照不宣,假作不知。

與蒯越的商業合作加深了二人的關係,鞏固了長沙與江夏的暗中同盟,孫紹也相信到了一定的時候,蒯越以及蒯家會離不開長沙。

孫紹和蒯越在暗中越走越近,但作為蒯氏的掌舵人蒯良卻一直堅持倒向曹操,只不過他們三人都沒有想到,會有人將蒯氏不斷地推向長沙。

將蔡瑁推向長沙的人正是蔡瑁,蔡蒯聯盟剛剛憑藉著劉表的暴病反敗為勝的時候,蔡氏和蒯氏還是相處愉快的,甚至對付劉備蒯良也沒少出謀劃策。

但是蔡瑁掌握了病重的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很快就吞併了劉表的絕大部分實力,蔡瑁勢力大漲,隨之而來的是野心也膨脹了起來。

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漸漸的便對蒯氏有了些不該有的想法。

蒯良原本以為擊敗了二劉聯盟,蒯氏能夠得到不菲的回報,卻沒想到所有的好處都被蔡瑁獨吞了。

只是這樣倒也罷了,更讓蒯良難以忍受的是,蔡瑁得寸進尺,不但對蒯氏輕言慢辱,甚至多次暗示蒯氏成為蔡氏的附庸。

蔡瑁的反目無情讓蒯良又氣又急,但如今蔡氏已經是一家獨大,劉備蝸居新野全力自保,蒯氏的力量則被周瑜牢牢牽制在江夏,動憚不得,更是無力對抗蔡瑁。

蔡瑁背信棄義,蒯良也不是食古不化的人,他立即暗中聯絡了劉備,雙方暫時休戰,共同與蔡氏對抗,與此同時,蒯越的商隊也開始為蒯氏帶來豐厚的回報,蒯良也首次產生考慮蒯越建議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