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道:“‘常心守意’四字脫胎於《莊子學》。”

“【常心】即‘平素的心跡’,即‘平常心’。”

“【守意】即‘堅持自己的志向’。”

“常心守意,是以平常心堅守志向,不豪言壯志,不虛言誇大,日日乾乾,秉持志心。”

“能夠常心守意,便能安心定志,篤志經學,此是‘君子向學之心’。”

“有此心者,明經不遠矣。”

聽他一番闡解,賀之洲對照近來自己心境,確如他所言,不禁欽佩奉義君心通達,竟能透過詩句,而知自己文思心變!

“確實如此!”

“今聞仁兄點撥,小生通透了。”

說著,賀之洲作揖禮謝。

華明淵插話笑道:“之州詩中說‘一種芳心欲吐難’,原來說的是‘心境之變’。我卻未能讀出深意,世才君心超然!”

賀之洲轉顧說:“其實我不知心境之變,這句詩乃從靈明得來,若非世才點撥,我亦不得通透。”

“仁兄真乃我師。”

聽二人誇讚,劉彥君心平澹,背一袖手說:“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你、我、明淵三人互為師友。”

“今日之州可是準備接走瑞雲?”

賀之洲微笑點頭:“二月二龍抬頭,小生想討個吉利,今日迎娶娘子,不知可否?”

“既如此,喜禮我便留下。”

說著,劉彥讓阿九取來筆墨紙硯,當眾寫下一封‘送親帖’,交給阿九道:“稍後你去趟青花舫,把此貼交給娘子,讓她安排送瑞雲出嫁。”

“之州就不必去了。”

“你回餘杭準備迎親花轎,去碼頭等接新娘子,安排好迎娶事宜。”

“家母新喪,我不得去參加之州喜宴,就讓明淵代我去。”

“我祝之州與瑞雲,白頭偕老,永結同心。”

賀之洲心被君子簡言觸動,躬身拱手,深施一禮答謝厚情。

華明淵應承世才所託,談道:“我已讓家人準備,今日幫襯著把喜事辦成。不如你我先回餘杭,商議婚宴如何?”

之州心說:“結此二友,是我賀之洲造化。”

他點頭轉與世才作別。

劉彥親送二人出府,小提兩句迎親建議,又談道‘餘杭聞士明’,告訴他們‘此人可結交’。

兩人記下拜別,路上多談君子,口中贊言不斷。

劉彥回到內院,憐雲神魂出南房見君,交談兩句便和阿九攜手去往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