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拿起桌上假銀子說:“殷兄卻不該用這錠銀子,去欺婦孺。不但給自己造業,積累惡行,同時也是害人。”

“莫看只是一兩,但卻能要人命。”

“那婦人還算心寬,若是遇到心窄的,受不了一氣投江,你便等於殺一人。”

“將來必遭報應,死後下到地府,還要滾油鍋、下刀山,遭受酷刑。”

“故而,此行有規矩,不欺婦孺童叟,不騙窮苦善良。”

“師父授業之前,都要先交弟子規矩。物色弟子時,只挑品性優良之人。”

“我原以為是有人壞了規矩,想找他論道,不想殷兄自學自悟,無師自通。”

“你無師傳授,卻不能怪你。”

“但以後,足下不可再如此了,不然害人害己,必有惡果!”

殷學海站在聽教,作揖一拜,說:“先生之言,小人當謹記於心,今後絕不亂用此物。”

“小人初學會‘造銀’,就想試試能否騙過眾人,未曾往後多想。”

“先生之言,發人深省,天幸遇到先生。”

“望請先生,教我此行規矩。”

劉彥觀其眼目,便知其心,手請殷學海歸座,談道:“你我無師徒之緣,但有朋友之緣,不必稱‘先生’,還是叫我‘劉兄’。”

“剛才我說的【不欺婦孺童叟,不騙窮苦善良】即是此行規矩。”

“除了規矩,另有道義。”

“規矩只是約束行為,不害人害己。”

“道義才是點金要術,能利人利己!”

“所謂‘道義’,就在於【立身行道】四個字!”

“立身,即‘修身養性,積養德性’。”

“行道,即‘奉行道義,賞善罰惡’。”

“前輩點金士曾言【立身行道,賞善罰惡,不圖揚名後世,只為道義濟世。方為我輩中人。】”

“殷兄如想成為真正‘點金士’,以此為事業,就要先守規矩,而後立身行道。”

劉彥隨口編來的‘規矩道義’,傳入殷學海耳中,字字如珠璣放光。

他持禮躬身說:“仁兄之言,我當謹記在心。今後我謹守規矩,而後立身行道,不辱‘點金士’之名。”

劉彥笑問:“如此說,你想將‘點金造銀’作為事業?”

殷學海點頭回道:“小人意外從書中得知此法,起初是為了賭,後來又想‘以假換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