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

午後梅雨下緊,虛空輕雷鳴響。

今日東湖縱舟飲酒的劉彥、陸侯,這時已各歸家中。

陸侯步入府衙後院,身上衣衫幾乎溼透,兩袖粘著手腕,而其面卻有一股爽氣。

廂房內,楊氏懷抱小公子,看丫鬟環兒做小鞋。

轉見官人溼衣在門口,含笑問:“莫非今日與奉義吃醉,掉入湖了?”

說話讓環兒拿來乾衣裳。

陸侯進屋道:“未落湖中,只是傘破了,才弄得一身溼。今與世才遊湖,獲益匪淺,甚是暢快!”

楊氏把小公子放到床上,騰出手給官人更衣,問他:“都有何獲益?”

陸侯換上乾衣,寬襟落座說‘風骨’二字,將兩個時辰所談,精簡成幾句話講與夫人。

楊氏轉睛思量,敬佩道:“奉義此番風骨立成,前路更加寬闊了。”

“他今日約官家遊湖飲酒,怕是刻意為之。”

“為的是…,藉此點撥官人,讓官人一睹‘他是如何立風骨’,從中吸取領會妙理。”

“夫人與我所見略同。”

陸侯喝口清茶,談道:“乘船回城途中,世才與我說‘子洵為官廉明,有官德,正直守公,此可作為品德樹立。’”

“又說‘你不必急於寄學明經,萬山之路非君之道,不如借為官一任,而養品性入骨!’”

《劍來》

“世才這兩句點撥,無不在指‘風骨’二字。”

“其言中深意,即是讓我先立品性,後養風骨,修孟學,養正氣!”

“我聞君子善言,心中忽得通透,看清了今後修身、篤學、治經之路!”

“此番通透,千金也買不來!”

楊氏含笑點頭,說:“我哥哥也曾說,官人身正性直,適合修孟子學。”

“奉義這場指點來的及時!”

“官人馬上就要‘三載考績’,以官人治理臨安之功績來看,多半會升官,治理一州也未可知。”

“我看可繼續為官,如奉義所言‘借為官而積養品性’。”

“官人已明【仁義之用】,為官可為百姓造福,如此利己利人之事,何樂而不為?”

“他日官聲傳遍天下,亦能青史留名,百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