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玉蓮也不敢直呼其名字,加上自身仰慕君子,見面稱他【奉義】,自稱用【奴家】。

花車內,玉蓮微笑與憐雲攀談詩書,問:“奉義近來可有詩詞佳作?”

憐雲答說:“郎君很少作詩詞,這一月多是研磨經意、丹青、與家人訓詁授字。”

玉蓮聽了又問:“奉義如何做學問?”

憐雲說:“有時‘入書’,有時‘問經’,有時‘入夢’……”

“心齋、觀想也能養學,但郎君正心之後,已不再用‘入書觀想法’了,都是‘問經養學’‘入夢讀書’。”

玉蓮眼眸詫然,這四種讀書之法,她皆不曾聽聞過,以為奉義做學問也只是‘看’。

憐雲觀她神色,笑道:“這都是真儒養學之法,尋常凡士做不到。”

“你若有求學之心,我可引你入青花舫,在花舫與眾女一同研經。隔三差五去一次,爹爹應該准許。”

吳氏玉蓮尚不知青花舫是什麼去處,向她請教。

憐雲便略說一二,談起花舫眾女和舫主。

聊不多時,馬車停住。

丫鬟素兒、月兒撩簾趴窗告知她們:“老爺、相公下車了。前面人多,車不好過,……”

二女各拉下帷帽輕紗,結伴下車。

前面車頭處,翁婿二人並肩望人景笑談,說著‘祓禊之禮’。

【祓禊】源自巫祭,通常都在上己舉行,當日人們在水邊戒浴,以除不祥,乃古之‘除惡之祭’。

儒教傳承此禮祭,將【祓禊】收入禮法,更名曰【祓除畔浴】。

《論語》裡便有記載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基因大時代》

今日杭州官學要在西湖西路舉行‘祓除畔浴’。

此時西路靈隱寺、冷泉亭處,聚集數百眾的州學儒子、生員、讀書人。

‘祓除祭禮’由兩位官學教授主持,李通判今來西湖,便是受邀觀禮。

除他之外,其他州府官吏也來此參加這場‘上己禮祭’。

唐知州、蘇司理、高司戶、譚常兩位教授皆在冷泉亭中。

亭外眾儒生、學子相互招呼,見禮寒暄,喧譁不已。

其中能看到華明淵、賀之洲等人身影,秦子墨與書童也混在裡面。

“今日上己祓禊,奉義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