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貴縣災鬼都得解災了, 且都有安身之所, 不必在外遊蕩……”

“是呀, 貴縣劉世才劉公子,真乃大德君子。無他,臨安鄉親不得安身解災。”

“聽說,世才先生之祭文,引得上天降旨修城。”

“而且我聞,先生祭文蘊藏儒家真學文氣,焚燒之後化成一座金山,至少百萬香火哩。”

“是,阿翁說的極是。”

“劉世才先生不是小生這等讀書人,他乃我儒門真學士,筆下通玄,心有明光……”

“唉,學生死後方知《青竹雅集》所言非虛,真是愧對先聖諸子。”

眾鬼議論談說,逸仙逐漸通透。

他恍然明白‘臨安變故真正根源’!

暗自道:“原來劉世才乃儒門真學,但要想一篇祭文化解三千疫鬼災氣,儒術起碼要大儒之境。”

“他如何做到?可能是另闢蹊徑,也許是以上品文章為引,牽動文道合力相助,方成就之功。”

逸仙越想越通透,覺得西湖收容眾疫鬼在此,可能與劉世才有關聯。

他藉著話題繼續與眾鬼攀談,打聽‘鬼谷所在’、‘西湖因何設宴’。

……

前西湖樓船上,一篇白光文章從書案上飛起,在虛空月光舒展一丈‘文境’。

正是劉彥入學文章《正氣歌》。

三湖神人無不仰目觀看品讀,見文章如見君子。

那文中雖無浩然正氣灌注,但他的道義在字裡行間顯露。

清風月下,文字皓白,如龍鱗鶴羽,彰顯不俗。

洞庭駙馬陳明允觀後抖擻,轉顧持筆的劉彥道:“世才兄此文章可震乾坤,能容六丈浩然正氣!”

相君笑說:“明允是說,世才沒有大儒之基?容不得九丈學問?”

“不不,小生絕無這個意思。”

陳駙馬顛袖斟酒一杯,與劉彥敬上道:“我是說,只這篇文章就能換來六丈白錦。”

“不知世才兄入學後得多少浩然氣?”

劉彥落筆接杯,面對眾王妃郡主目光,說:“入學得七尺正氣,後因祭祀鄉鬼添了三尺。眼下剛入一丈九品。”

陳明允嘆道:“君舉道義救民,高節厲行,應該再添兩丈才是!”

劉彥眼眸清澈,沒有被讚譽迷暈,說幾句謙言應對駙馬賞識。

眾人品談時,忽見北方駟馬拉車。

春秋青銅車駕卷著厚厚香火氣,上座兩位身披紅氅娘子,隨駕陰兵四五百眾。

相君、胥君、陳駙馬、劉世才各都看見。

今夜薛娘子沒來,只把收鬼之事交於春燕翠鶯來辦,但陣仗十足。

谷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