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含笑掃過兩丫鬟說:“我有些話,不便旁人聽,可讓她們迴避一下。”

莫娘子嗯聲點頭,命丫鬟去洗曬茱萸子,無事不要過來。

兩丫鬟相視領命,挎著籃子結伴出園。

園門外吳媽沒走,而是豎一耳朵貼牆窺聽。

隔牆數丈卻能將亭內所談聽入耳中,自嘆道:“小姐當真不曾割恩斷情,這般如何是好。夫子真意你做女兒都不明白,哎……”

說著,不等丫鬟出園先行一步。

園內,高二目送兩丫鬟過水榭,牽手三妹道:“妹妹清瘦了,我再不會言語刺你。當日的確是我不好。”

“說了那麼多狠話……”

“好在世才點醒我,我才明白過來,看懂妹妹真心。”

“此番來蜀,我一不勸你認親,二不勸你成婚,只為重系姐妹之情。”

莫娘子聞言心神舒適,聽她話中提到‘劉世才’,笑問:“姐姐可是從臨安過來的?那篇入學文章歸還了?他點醒你什麼?”

“說來話長。”

高二明眸善睞,挽手依靠亭欄說:“我確是打臨安來此。”

“此去世才家鄉,除了歸還他入學文章,其二是送避瘟丹。”

“卻不想讓黃家倆丫頭把人情搶了去。”

“避瘟丹?黃家?”

莫娘子被她話調動好奇心,細問起來。

高二便將‘臨安遭瘟’與‘黃家送丹’合併講述。

後談起劉世才為家鄉所做之事,從‘獻治疫六法’、‘亂葬谷祭鬼’,說到‘下邳陰山渡河’,如講典故般娓娓道來。

莫文姝聽著不插話,心神幾度變化。

最初是‘讚賞’,後變為‘欣賞’,直到二姐說起‘賢弟為民渡河,苦熬心性……’,不禁站了起來,由內而外產生‘敬意’。

這等君心大義,當得她這位千金敬佩。

“這三日他魂兒休養的如何?”

“妹妹不必擔心。”

高二牽她坐下,笑說:“那陰山之主極為賞識君子,送了十粒養魂丹給賢弟。”

“今日我見他好轉,才放心來見妹妹。”

“世才陰山渡河,所得大於所失!”

“他借沸河熬煉心性,明見胎身本性,其心境已通達‘正心’了!”

“可謂‘苦中見性,大義正心’。”

莫娘子心竅一震,眼眸閃亮。

若非從二姐口中說出,她實難相信那‘臨安書生’進步如此神速!

可轉念一想,也是合情合理。

世間疾苦卻能助人悟道,但必須是大苦厄,還要有一定心性,有悟性有經得起苦難,自然會有大明白。

“劉世才無愧孔孟雙成奇才。”

“我記得他上個月才入真學,今不滿一月就得正心,真是聞所未聞……,也只有書中那些名士可比。”

“現在應該有位名師指點他,幫他把前路指正。”

“不然似他這般進步,稍有不慎將來會走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