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問經養學’?”

“需能‘入書出書’,還要‘明經正心’。”

“我公子說‘問經養學,乃心術神通’,其他我便不知了。”

……

翌日西湖,大雪紛飛。

船房內暖氣如春,書氣濃郁。

眾女圍著一堆巾箱搬書選籍,將混雜的書籍按部歸落起來。

眾女之中有阿九、萱兒、弦月、陳霞仙、李韻蘭、戚少卿、十三娘……、以及昨日考入青花舫的聞紫青。

她們一邊歸整書本,一邊談聊‘劉彥問經’。

聞紫青對此十分好奇,追問其中玄理。

阿九隻與其解答大概,讓她明白‘以你儒學造詣境地,還不夠去問經養學’。

小書亭

能告訴她這個,也是看在聞紫青入了青花舫。

若是旁人詢問,阿九隻字也不會提。

聞紫青暗歎真學儒術之深,自己身中幾字文光,在世才先生面前連‘螢火之輝’都稱不上。

陳霞仙笑顏思量,問:“先生問經養學,選《詩經》作為首部書,其中有什麼道理?”

今日阿九到青花舫,是來搬取一部前朝《詩經》。

這部《詩》完整無缺,裝訂精緻,且有前朝大學士的註解,乃是李憐雲珍藏之書。

初四出嫁那天,此《詩》連同其他閨房藏書,一起搬上青花舫。

今早聽劉郎說要以《詩》作為‘問經之選’,憐雲便提及自己所藏珍本。

劉彥對她所藏‘晉朝詩’頗有興趣,就讓阿九來青花舫搬去。

“公子之所以選《詩》為‘問經之首要’……”

“其一是,《詩經》乃孔子編訂,為五經之首,其所承載文道氣運最勝。”

“其二是,《詩》的經意鮮明,有古代十五國風,三百篇中包含豐富,如一面鏡子映照諸子時代。”

阿九轉述著自家公子所談。

陳霞仙從中窺見‘先生做學問之道’。

“霞仙小姐入青花舫較晚。”

“若早幾日,大概能與韻蘭小姐一同入我公子詩夢,遊賞《詩》三百篇。”

阿九說完,顧看李韻蘭。

韻蘭點頭笑說:“那兩日我在先生詩夢中聽講,領略《詩》之廣博,如遨遊在諸侯國,見天象地貌,風土人情,戰亂反抗……,心性得水洗。”

眾女聽她談論,逐個加入歡談。

不多時,十多箱書籍整理完。

阿九不與她們多談,用紅布裹上巾箱道:“這箱《詩》書我就取走了。舫主回來,代小奴回稟一聲。”

說話抱起出船房,沐雪飛回臨安城。

今日荀舫主、高二姐受紫靈夫人之邀去瑞石山做客,眼下正在後山書院。

白雪紛紛,山中書院換了新妝,如處子坐落在山坳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