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

通判府,小姐閨房,燭火微動,眾人一室。

李通判、劉世才翁婿分座茶桉兩邊,憐雲、高二各站一旁。

眼目都看著對面燭臺桌上白瓷枕頭。

其時,荀舫主帶著一股精氣從枕頭圖畫中脫出,分成三道,顯出形影,乃二童子、一娘子。

小娘子便是麗娘陰魂,面帶有幾分姿色,年歲不過二八,身上陰氣頗重,卻無鬼氣。

兩個童子形貌如枕畫上的蹴鞠童子,嬉笑盯人,並無靈智,精氣聚形。

荀舫主移至劉郎身邊道:“此乃我夫劉世才……”

麗娘陰魂抬眉一眼,欠身見禮:“小奴拜見大官人。”

劉彥請起她問:“娘子如何被殺害?”

麗娘落淚答說:“小奴乃因爭奪名分被殺,我得老太公寵愛,不禁與他私通……”

“後我又懷上老太公骨血,就想憑此當個妾室。”

“可太公懼內,萬事都聽老夫人蘇氏,蘇氏只許側室名分予我。”

“小奴因此生氣,編排她幾句,怨太公不能當家做主。”

“此話傳入蘇氏耳中,她便起殺心了……”

劉彥聽聞回話,基本與荀娘子窺聽來的一致。

李通判拂鬚好奇:“麗娘如何知道是蘇氏命管家殺你?”

麗娘垂目回道:“是管家殺我時說的,他說讓我死個明白,就把受蘇氏指使告知於我。”

通判又問:“你遭殺害,既已做鬼,何不託夢告知家人?亦或去城皇府告狀。”

麗娘嬰聲泣道:“大人不知,管家殺我之物乃是這瓷枕。此枕原是件靈物,小奴死後魂兒落入其中,便脫不出身了。”

荀舫主接話與通判解惑:“這瓷枕並非是何寶物,但枕面之畫非同一般,如劉郎所言,蘊含真形,有真學降筆之妙,內開一方小畫境。”

“她鬼身羸弱,一入畫中便難以脫身。”

“之所以能夠出來,是因地**氣所養。”

“瓷枕埋入地下,枕畫靈韻吸收地氣,滋補麗娘之陰魂,她陰魂充盈後,就有魂力出畫境。”

“這兩個畫童也似她一般,得地**氣溫養,真形納氣,得一軀殼,有靈無智。”

“卻能聽從麗娘之令,畫童踢皮球鬧蘇府,便是麗娘所驅使,被嚇死三人,皆是殺害她的人。”

“麗娘並無錯害他人。”

通判嗯聲道:“冤有頭債有主,不害無辜之人。麗娘為鬼,良心未泯。甚善。”

憐雲思問:“那你何故去嚇蘇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