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清退丫鬟,貼近郎君道:“君子明經圓滿,皆自己之功。亦是善養君心、修養心學之故。”

“怎說謝我?”

劉彥牽玉手說:“自然有修養心學之因,但也因娘子,我君心才得美滿。”

“此美滿之感,恰到好處補全我心境。”

“我該如何描述呢?就似‘飯後那口清茶入腹’。”

“我能感受到此刻‘心全於中,形全於外’。”

“此感,與老師心學中所言的【大品正心】,如出一轍。”

憐雲感受郎君言談中的平靜之喜,猶如草沐細雨,笑問:“何為‘大品正心’?難道正心也有品級?”

“妾身只知,【正心】乃儒術六等境地中的第二重。”

“第一境【明經】,即入學,點亮文燈。”

“第二境【正心】,即是明經之後明德……”

劉彥點頭道:“正心在於明德,亦在於明辨,歸總起來即是‘養心正大’。”

“老師心學中,則細分出‘大品正心’和‘小品正心’。”

“大品正心者,搏氣如神,萬物備存。心無他圖,正心在中。神氣通暢,萬物得度!”

“小品正心者,四體既正,血氣既靜,一意搏心,耳目不淫。”

“大可含小,小中無大。”

“世間正心之人,大多是‘小品正心’。”

“只得一個體心端正,明心見性,便可合三千文光沁潤身性,得光明心性。”

“我此番所得,卻高過大多數,原因就在於心學、在於娘子。”

“《君心化龍》有云【大品正心,心氣神通,能無卜筮而知吉凶】。”

聽劉郎一番闡解,憐雲得七分通悟,卻最後一點不明白。

問:“大品正心後,能得‘感應吉凶的神通’?”

劉彥指點她話中謬誤,說:“娘子會意錯了。【心氣神通】不是‘心得神通’,而是說,心意、氣意、神意三者相通了,通達九竅。”

“心氣神一通,則滋長內在靈明,亦滋長靈覺。”

“靈明強大如鬼神,則能感應吉凶,無卜而知。”

“這非道門之術,乃是養心氣神通達而得。”

“好似一種‘悟道得道’,說是‘神通’也可以。”

“我師《內篇》有云【思之而不通,鬼神助通之】。”

“其中‘鬼神’,即是指‘內在靈明’,它們就在‘心腦之內’。”

“司徒心學有一半都在闡述‘它’。”

“理解透了,感應到了,看得見了,便能駕馭心意神氣,使靈明化龍。”

“此乃形而上的心學,近乎於老莊道玄。”

“世上真儒,重在闡道。”

憐雲點點頭。

她深知這些門內話,外人是聽不到的,也從劉郎話中明悟‘修養心學對養學修道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