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頭花轎是誰家的?”

“我打聽了,是南城劉家的,聽說劉郎今日納妾。”

“納妾用花轎抬?”

“那你是不知娶的誰家女。我聽說啊……”

……

巳時,陽光曬雪。

臨安西城碼頭,幾個洗衣婦人湊在一處說岸上紅花轎。

花轎旁圍著好些孩童,唱著《迎親謠》,伸手討喜錢。

桃花、杏兒站轎邊手挎竹籃,籃子裡有棗子、花生、蒸糕,另有兩吊散錢。

桃花發給小童一人五文,叫他們去買糖吃,一會兒再過來在唱,還發給他們。

孩童們歡呼如麻雀散,爭先去找賣糖人。

杏兒含笑說:“今日喜事一定熱鬧,若是我嫁人,有這一半就好了。”

桃花道:“我們當奴婢的,哪有這般福氣?你想出嫁,我卻不想,我願留在公子府內……”

二人正說話,見一艘精美畫舫到岸頭,船上一位俊貌公子,左右各站一少年一中年。

杏兒眼眸明亮,認出船上公子乃錢塘三郎,小聲告知桃花。

同行李主簿上岸,笑顏禮道:“我家三公子來赴喜宴,不知奉義府邸,小娘子可否引路?”

杏兒點頭,把竹籃遞給桃花,引著貴客去往南城劉府。

此時槐花巷裡巷外頗為熱鬧,得知劉家辦喜事,不少百姓來圍觀,巷鄰早早就來劉家幫襯。

由於劉宅院小,不夠迎客。

今日便把齊家、李家宅院用上,一家院子待客辦酒席,一家院子用來造飯做喜宴。

庖廚是從東城酒樓請的,為了辦好劉家喜宴,邵掌櫃把廚子夥計都調來,酒樓都關了。

進到劉府前院,見院裡佈置一新,設三張席宴,堂內兩桌,十幾人遍佈敘話笑談。

其中有林家表兄妹、李家堂兄妹、周慕白等東鄉生員,及東城商會八位商家。

這些商賈都是跟著林、李兩家來的,雖說沒有請帖,卻以商會名義拜府,適才也受到待見。

後院書房,劉彥揮筆寫字,平兒在身旁研墨,說著商會送來的禮金數目。

少時幾張字寫好,公子落筆進到正房與母親敘話,房內房外十多個戚家親戚。

平兒拾起桌上墨寶,一張張搭在手臂上,託著過堂,請來眾商說:“諸位老爺禮金甚厚,我公子以字回贈。”

“這些字皆為吉祥寓意,掛在家中可添書香,可以辟邪。”

“諸位可憑喜好,各自挑選一張。”

說著,他將八張字鋪在喜案長桌上。

眾商擁擠品鑑,讚譽聲此起彼伏,眾生員和林李兩家公子小姐也去看。

林承平指點一位商賈道:“伯伯可不要小視,這些字並非是書香門第打發賓客之物,而是先生真學所書!”

“正如先生家人所言,此字確能辟邪。”

眾商喜不自勝,小做商議後,一人揭請一張捲起,滿面紅光拱手告辭。

他們前腳走,後腳杏兒請著錢塘貴客入院。

三郎鶴立在院內,一眼望見堂上高掛的【大節奉義】匾額。

眾生員和林李兩家公子小姐,則看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