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抬舉小妹,小妹自當用功。”

翠鶯高興行禮答謝。

見事已成,春燕笑與世才、舫主練達人情,談論薛娘子對舫主之賞識。

聽幾句讚譽,劉彥便領貂兒拱手告別,乘上畫舫南迴臨安。

春燕、翠鶯齊歸陰山,入給孤園香殿與薛娘子交差。

薛娘子收起寶鏡,談道:“劉奉義有識人本事。”

“我看那荀娘子,要強過高娘子,道行也比那狐女高。”

春燕含笑陪坐道:“我覺得也是。荀舫主有志向,有思想,又得與世才相配,受他氣運協力,將來是一方人物。”

“最讓我驚訝的還是世才。”

“此君子如竹,生長極快,短短月餘未見,就見其身變化。”

薛娘子嗯聲點頭:“我見劉公子身上,有一種變幻莫測之運勢。”

“究其原因,大概是其道義、是其心志在左右自身氣運,使自己保持一股向上的‘通泰’。”

“《易》曰‘天地交泰,亨通顯達’。”

“此君遵從道義行事,暗合裁成天地之道。”

“不久便能見他名聲鶴起。”

春燕附和娘子之言,說:“娘子真該賞我我。若不是我當日鬼使神差與世才認姐弟,我陰山如何結交君子?”

“就知道你要討功!”

薛娘子端起一旁紅杏,餵給她一顆。

主僕親如姐妹並肩說笑。

……

山外百里,月下畫舫行空。

劉彥談過‘薛娘子送翠鶯入青花舫深意’後,說:“陰山遣女修學,對我們而言等同助勢。”

“勢大一定程度,氣運自然就釀成了。”

“今後娘子青花舫,廣吸天下才女,廣庇天下坤學,上應天理而為,便可得道多助。”

“這大概就是《易》中的‘泰勢’,此勢通泰。”

懷中貂兒側坐,依靠郎君道:“皆仗君子借運勢與我。”

劉彥笑看船房外月色:“你我同舟共濟,助娘子亦是幫我自己。”

“那黑山公子是何人?為何你稱他‘公子’,翠鶯卻稱他‘老鬼’?”

聽郎君問起此人,荀娘子講述一二,說:“此人兩具陰身,一個文生貌,故稱‘公子’,一個老叟貌,故稱‘老叟’。”

“翠鶯所言‘黑山老鬼’,是指其老叟身。”

“而妾身所認識的,乃是其公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