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落在李家船閣旁,韻蘭出閣迎見舫主。

荀娘子把手問她‘今日結果’,得知韻蘭被劉郎收作記名弟子,很為她高興。

相比陳霞仙,她更喜李韻蘭。

交談幾句,荀娘子升畫舫直抵臨安城劉府。

……

內宅書房,燭火明亮。

劉彥託筆思賦文,阿九在旁研墨。

其時,畫舫飄落院中,一主一僕輕盈走入內。

“郎君在思文章?”

舫主走近問,眼目低看書桌白紙,未見一字。

劉彥轉顧說:“我正思《求親賦》,明日拜見通判時,作拜岳翁之禮。”

青花舫主僕聞聽各顯笑容,明白其意。

荀娘子道:“此賦送上通判府,通判必喜悅,佳期之日拿出來與官紳親友品鑑,不失他顏面。此用心甚妙。”

萱兒接話:“公子一篇賦文,便把李通判‘嫁女為妾’給遮住,以才情補其顏面,又以‘求’字顯誠心。”

“雖是納妾,卻如娶妻。”

劉彥暫時把筆落下,問起二女‘今日之行’。

荀娘子落座劉郎身旁,說:“妾身今去通判府,已將妙法傳授於妹妹。”

“憐雲通醫理,懂丹道,那《詫女丹經》落她手裡,半日便通達其要。”

“我倆相商,佳期之前不與君相見,讓她在家修煉此丹經。”

“憐雲有恩師所賜十粒外丹相助,說不準幾日內就見小成。”

“郎君意下如何?”

劉彥點頭問她:“你所傳《詫女丹經》與她所修內丹之法,是否相沖?”

“曾聽你說,憐雲所修丹道,要斬赤龍,截斷癸水,不能生子,此乃‘以缺換命’。”

荀娘子笑道:“郎君安心,此法絕無相沖,且能相輔相成。”

“她那內丹法門,是把癸水截斷,並未枯竭源泉……”

“內中妙理,乃借癸水之源養性補命。”

“妾身所傳《詫女丹經》,則是引天地間精氣入巢,補其癸水之源。”

“只要水源充沛,就不怕水外流。”

“這妙法還有諸多好處……”

“譬如,助她蓄水,築水源為湖,對於養性甚好,能慢慢補回她身中所缺。往後修煉,還能青春常駐。”

“再配合她所修丹道,便可駕馭自身赤龍,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