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蘭接道:“先生不知,坊間人戲稱他‘美嬌郎’。”

李韻漣被妹妹說的臉紅,這一看更顯幾分‘嬌娘羞色’。

劉彥平視談道:“相貌乃天賜,美醜不能代表其人,心貌才是真容顏。”

“韻漣皮相之下,又是何貌?”

聽先生忽問,李家爺孫三人各有所思。

太公盯看孫兒,韻蘭暗遞顏色。

那美嬌郎被問的不知如何作答,內觀自己容貌,彷佛失了臉面,看不清自己了。

一時堂內安靜。

劉彥適時打破,揭過話題,問李翁:“長者今日來府有何事?”

李太公從孫兒那收回目光,招來一僕呈上禮盒。

“昨日奉義厚贈我等墨寶,今來還情,奉上潤筆之物。”

“開啟。”

“是。”

僕從將禮物放桌,開蓋取出一盤金子擺放,粗略一看有五十兩。

太公說:“聽聞昔日天子賜號,封賞奉義百兩黃金。我等不敢僭越天子,故折半數,作為禮謝,君莫推辭。”

劉彥眼過金子,笑道:“五十乃大衍之數,太公諸位禮謝周細,此金我便受了。”

“不知…那紅布內玉瓶又作何用?”

眾目跟他話音所指,看向另一僕人手中懷抱的白玉瓶。

此瓶用紅布半包,露出瓶口,潔白透亮,凋工十分精湛。

李太公示意僕人擺上桌,指說:“此玉瓶乃作拜師之禮。”

“我這兩個孫兒皆仰慕奉義才德,欲投入門下……”

“不知可否?”

劉彥起身觀賞玉器凋工,發現瓶中藏有一封書,問李翁:“信是誰的?”

李太公只等他詢問,藉此讓韻蘭取信,說:“老朽有一兄長,名為李長青,乃新安有名才士,奈何命不長,三十而亡故。溺於錢塘江。”

“有幸得錢塘家抬舉,入江府為官,任主簿一職。”

“此信乃家兄所寫。”

“數日前,他曾託夢與我,稱先生乃超世之才,大節之士,身負儒家真學道義。”

“讓我持此書,攜帶可造之材拜訪先生,看能否得奉義抬舉,膝前聽教。”

“哦?李翁與李主簿是兄弟?”

劉彥識破這老翁巧心,接過書信歸座觀讀。

少時看完道:“令兄誠心甚厚,我當買些情面與他。”

“韻蘭此女,我家娘子頗為賞識,已邀她入青花舫修學教書。”

“可在我身前做個記名女弟子。”

李韻蘭福至心靈,笑顏走到先生面前,跪地行拜師禮。

劉彥點頭請她起來,轉看那李家嬌郎說:“此子不知自己面目,將來難以明心見性,存心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