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雖是青樓倌人之事,但我等亦要引以為戒。”

在座眾女紛紛點頭。

表弟妹戚氏問:“那瑞雲如何失了容色?”

李憐雲搖頭道:“此事我所知不詳,只知道忽有一日,她眉頭處長出一塊墨斑,如胎記般擦不掉,洗不去。”

“現在那墨斑已蓋半張臉,被勾欄女子戲稱‘賽夜叉’。”

“她真是可憐。”

戚少卿同情說:“本來命就不好,又失了臉面,連生計也沒了,不知誰肯替她贖身。”

憐雲丫鬟插言:“奴婢倒是聽說,那瑞雲與餘杭名士賀之洲相好。賀公子早有意給他贖身,奈何怡紅院老鴇要價太高。”

“我看現在去贖,一準便宜。”

戚家丫鬟道:“他都成那模樣了,誰肯替她贖身?”

兩丫鬟說話時,聽敲門聲。

開門見戚少先和世才表兄在外,眾女齊齊站起相迎。

劉彥站門口笑問:“可有攪擾諸位雅興?”

眾女笑逐顏開。

荀舫主說:“今日已盡興,承蒙君子賜緣,我等才有一場結交。通判可在前堂?”

劉彥點頭,對憐雲道:“令尊稍後便走,託我問小姐,可願與他回去?”

李憐雲聞言點頭,和舫主、戚氏、少卿告別,在戚家女相送下去前堂見父親。

送走通判父女之後,劉彥在堂內與二老用茶敘話,商談今日帶表妹回臨安,問家中都有什麼準備。

這一問開啟表伯母的話匣子,細數自家為此所準備的東西,好似要嫁女兒一般。

劉彥道:“依我看,家裡無需準備過多,只帶些許衣物和銀兩即可,丫鬟帶一個就行。”

“銀兩不可多帶,每月一兩銀子做花銷。”

“一兩銀子如何夠?”

老夫人分顧眾人,覺得要苦了女兒。

戚少先插話說:“我看一兩已經夠多。孃親要知,世上有許多窮苦,一年到頭掙不來十兩銀子。”

“小妹她一人就抵一家子的花銷,難道還不多嗎?”

“表兄讓她少帶銀子,意在告訴小妹,讀書並非享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戚太公以為長子這番話說得甚有道理,叫老婆子不要多管,說:“賢侄如何安排,就如何聽從。速去準備,莫耽擱時辰。”

老夫人不敢多言,與兒媳拉著少卿回內宅準備,叫丫鬟杏兒陪著小姐去讀書。

這杏兒只十四歲,機靈聰慧,一聽點自己陪小姐去,高興的跪地磕頭。

老夫人免了禮數,讓她照顧好小姐,又叮囑女兒幾句。

收拾衣物時藏個心眼,埋一錠金子進去,告訴女兒小心花用。

戚少先面紅點頭,其實她對自己能花多少銀子,並沒有一個數,在家裡吃穿用都不愁,需要什麼便叫丫鬟去買。

現在要離家,心裡又興奮又忐忑,猶似小狸出洞。

片刻行李準備妥當,二老領著全家人相送劉家賢侄、自家小女。

戚少先騎馬隨車,車內劉彥、荀舫主並坐一位,少卿和杏兒擠坐一起。

她鼻尖嗅著香氣,眼眸看著表兄腰間香囊。

“兄長香囊怪是好看,不知誰做的?”

劉彥顧看腰間,才發現自己一直戴著這隻香囊,接下給她道:“這是憐雲小姐所贈,有清心明目之效。對讀書有益。”

“本是給賢妹所討,現在便給你。”

少卿接下香囊嗅聞,甚喜香草異香,欠身一禮答謝表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