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大伯,貴府可是奉義大官人家?”

“公子不在府上,兩位娘子所來何事?”

巳時,陽光照雪,槐花巷來兩個鄉女,叩開劉府大門。

開門福伯略打量見禮。

見她們,一個身材嬌小結髮插簪施薄粉,&nbp;&nbp;一個魁梧高大垂鬟分肖髻塗胭脂。

小婦人是餘家二郎妻,大娘子是段家虎兒。

二郎娘子道“小奴周氏,乃南鄉餘家妻,這是我妹虎兒。承蒙奉義恩助,我家才解了那樁災禍……”

“今日前來不說報恩,只是還情……”

“這帶了幾塊糟豆腐和小妹抓的山雞,&nbp;&nbp;請府上笑納。”

她把竹籃略提,&nbp;&nbp;福伯看一眼,&nbp;&nbp;讓她們稍候,進家回稟。

不多時阿九迎出門,說“老夫人知你們遠道而來,請你們入堂茶水款待,請進。”

二郎妻連使個禮數,暗拽虎妹。

虎兒只顧看堂上的金匾,邁步不看腳下,險些被門檻絆倒。

阿九略帶笑意,讓福伯去備茶,請她們堂內落座。

虎兒問金匾四字是什麼,說“看著怪好看的?”

阿九伴看道“上面四字是【大節奉義】。這位妹妹就是南鄉段虎兒?”

二郎妻忙點頭。

虎兒問她“大姐如何知我?”

阿九笑道“聽公子提過你,說你是少見的虎性女子。眼見果然如此。妹妹身魄真是壯如火焰,鬼見你都要躲著走。”

說著與她們落座攀談,問餘家近來如何。

三女說話間,陸夫人楊氏攜丫鬟造訪。

楊氏今日翠綠一身,面如春裡桃花,&nbp;&nbp;笑容掛在嘴角,比前兩次登門更顯親近。

自南鄉斬妖道後,&nbp;&nbp;她從夫家、小弟口中獲知自己性情變化之因。

這些日多在家思量,消除了對腹中胎靈的芥蒂。

今早她和官人、小弟做商議,想設宴答謝君子及兩位仙家。

萬山陸侯早有此意,也覺今日適合做宴,便兩頭分請劉家人。

楊萬山比家姐來得早,他辰時不到便來,見世才說起‘家姐賠情禮謝之意’。

這次劉彥便不拒絕,二人閒話稍許,就騎馬去東鄉,面請於太公。

眼下楊氏登門拜府,乃請劉家老夫人,進到後院看佛家也在,一併相邀。

前堂,二郎妻和虎兒不知貴婦是官家夫人,笑說談論她的打扮。

等阿九回來一問,二郎娘子便嚇的不敢多留,帶著虎妹匆忙告別。

虎兒不解她怕個什麼,說“官家都說不關你家事,&nbp;&nbp;何故怕見官家妻?姐姐也只顧還情,&nbp;&nbp;也不提小妹的事。”